一位單親媽媽的自白
“你不是一個好媽媽!”兒子小海聽說我要離開大哭起來,“別人的媽媽都和孩子在一起,你為什么不要兒子?”我忍住淚水抱起他,不知和他說什么好。小海8歲那年,我自費留學到奧地利,已經40多歲,學不出什么名堂了,為了給孩子開條通向外面世界的路,我還是毅然離開了家。
小海15歲那年終于來到奧地利,我決心讓他接受歐洲最好的教育。兒子來后馬上突擊德文,我放下飯店的生意全力照管他,為他準備一日三餐,監督和輔導他學習。小海以筆試和口試雙一分的成績結束德文班學業,到奧地利一年,他就像土生土長的孩子一樣講一口流利的德語。
那一天我去寄宿學校看小海,他又問爸爸到哪里去了,我告訴他爸爸在莫斯科做生意。
“媽媽,你還想騙我到什么時候?”他雙眼瞪著我,我一時愣著啞口無言。“爸爸和女朋友走了,已經這么長時間,人家孩子都有了,你還瞞著我,還把我當兒子嗎?”
“媽媽是為你好,爸爸總有一天會回家,何必傷害你影響你的學習。”我哭了。
“學習,學習,除了這兩個字你不知道說別的嗎?你和爸爸都讀了那么多書,處理事情并不聰明,我為什么一定要走你們的路?”
后來我賣掉在外省的飯店回到維也納,小海也從寄宿學校搬回家。又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了,可是今非昔比 ,母子之間那種親密融洽的關系再也不存在了。尤其使我擔心的是小海根本就不好好學習。他開始逃學,白天蒙頭大睡,晚上經常是到后半夜才回來。
丈夫的離去本已使我痛不欲生,兒子的變化更使我如掉到地獄中。那天晚上我偷偷跑到小海常去的迪斯科舞廳,煙霧繚繞,震耳欲聾的音樂聲中,我看到小海在酒臺里站著發呆。回到家里我認真思考,孩子變成現在 這個樣子,我有很大的責任,兩年來我一直是神志恍忽,對兒子的關心實在是太少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為了兒子,也為了自己,我必須振作起來。
對小海,讀書的話他一句也不愿意聽。人各有志,不能勉強,我的態度非常明確,不讀書就得做工,我不養活無所事事的二流子。小海說他在舞廳學放音樂沒有工錢。我告訴他,在家里住我供飯吃,別的消費一概不 管。對兒子我已經沒有別的辦法,現在就是逼也要把他逼上一條自力更生的路。
小海以后再用錢就說借,我擔心他酗酒吸毒,怕他去賭錢,更怕他變成只知伸手要錢的公子哥,每次給他 錢都考問很長時間。有一次離開他的時間較長,我把他的生活費放在一個親戚手里請她分期發送,結果鬧到小海幾乎到了斷頓的地步,想想真的心痛。
“你不是一個好媽媽!”在一種多么不同的情況下,又聽到兒子這樣的話!“我那么小你就把我丟給別人 ,到奧地利不到半年你又把我送到寄宿學校,現在你又像一個刻薄鬼一樣對待我。”兒子收拾行裝要搬走了, 臨走的前幾天,他對我說,他不是二流子,將來會掙好多好多錢,掙錢也不給媽媽花。對他的孩子話我并不傷心,希望他賭氣做出個樣子給媽媽看。后來我幾次到他打工的舞廳去看,只見他耳朵上掛著個大耳機,雙手不停地在電唱機前忙碌著。小海終于走上了自立的路,多長時間了我這才松了一口氣。
那年圣誕節前,小海風風火火地讓我幫他布置房間,原來奧地利電視臺要采訪他和他辦的舞會。兒子小小年紀應該算是事業有成了, CHINAMAN(“中國人”,小海的雅號)在他的那個圈子里早就小有名氣,開業不久的小海唱片公司生意也算興隆。他早就忘了掙錢不給媽媽花的氣話,總讓我用錢就到他那里拿。
“小海,能理解你離開學校時媽媽對你的態度嗎?”拿到公司營業執照那天我問兒子。
“理解,理解,破了你培養博士的夢,你是失望加擔心。”兒子一語道出癥結所在。小海天分很高,如果家庭不破裂,或者我壓根就不離開中國,他肯定能受高等教育,也許會自己闖到國外讀博士。作為母親,我是不是做錯了很多事情?
“你知道我從小就坐不住板凳,再說有多少博士都改行做生意了。”孩子的話也不無道理,兒子離開我為他設計的軌道走上自己的路。如果當初我對他多幾分信任,孩子肯定會少吃不少苦頭。作為母親,我行事的準則是不是有點不近情理?
怎樣才能做個好媽媽?我不知道。為人之母,真難哪!
點評思考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的出現,在當代社會,已不足為怪。研究單親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科學問題。
單親,自然會對子女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缺殘,但,這不是單親家庭子女成長的根本,根本是什么呢?是離異了的父母是否還給孩子關愛,是否還自覺地對孩子負有責任;是離異了的父母,用什么意識和什么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趙女士是個事業有成的堅強女性,但作為母親,正如她已意識到的,在孩子年幼時,由于離異的重創,她對孩子的教育,曾出現過誤區。一是當她獨身闖蕩國外時,使年僅8歲的兒子遠離無以替代的母愛; 二是她太 看重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并以此為中心,為兒子設計未來,以過高的期望值,讓孩子載負。值得慶幸的是,當做母親的感到難以駕馭已長成的兒子時,趙女士以做母親的責任心,振作了自己,并把握了教兒子做人的 原則,“逼”兒子走一條自力更生之路。曙光由此顯現。當那個掛著大耳機、雙手忙碌不停的兒子出現在眼前 時,母親能不感慨萬千嗎?
家庭教育,淺顯的背后是深奧。家庭的完整,并不是教育好孩子的唯一條件;單親家庭也并非完不成對孩子完整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教育。關鍵是父母的自我意識和教育意識。
單親家庭的父親或母親,面對離異的痛苦,或難以自拔和振作,忽視了孩子的存在;或視孩子為自己唯一的希望,執意按自己的想法去擺布孩子,無視孩子生存和成長中的變化和要求;或以孩子為累贅,用煩躁和粗 暴封殺了孩子稚嫩的情感。這一切都是做父親或母親的自我的父母意識的喪失。保持父母意識,首先是一種責任。單親家庭的氣氛,極易壓抑、枯燥、沉悶。這是大人有意無意營造的。這種氣氛,摧殘大人,更傷害孩子 。大人應當坦然而勇敢地對待離異的現實,振作著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好家庭是一所無法替代的好 學校,這里滋潤著無私和愛,孕育著力量和堅強,培植著智慧和才能。這樣的好學校,并非雙親家庭所獨有。 單親家庭同樣可以用父親或母親的道德和才智,尤其是用自己對孩子的無與倫比的責任心,來建造這樣的好學校,你和孩子的生命質量,都會在這個好學校中得以提高。這是做父母的教育意識的完善。
單親家庭,只是一種社會存在,世人無須另眼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