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畫中的想象和創造
幼兒常常畫些連自己也說不出名堂,而又使大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東西。這類畫的出現,有些是由于技巧的拙劣,有些卻是孩子豐富、奇特的想象力及創造性的表現。
傳統教學中,幼兒美術作品缺少創造性,其原因并非幼兒本身缺乏創造力。而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總是教師先出示范例,然后再示范其畫法,最后要求幼兒臨摹。老師追求的是幼兒的作品是否與范例相同,幼兒只需機械模仿即可。這實際上極易扼殺幼兒潛在的創造力。
以前我在教學過程中,也會示范一些畫,但結果所有的畫都是與我的同出一轍。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可以說是沒動一點腦筋,面對這種情況,我嘗試對原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代之以有利于發揮幼兒創造力的感知——理解——創作的模式。起先,我仍出示范畫,但到幼兒作畫時,我就把畫收起來。幼兒的作品開始有了一定的變化,常常會添加其他內容。再過一段時間,我索性連范畫都不拿出來了,讓幼兒自選畫,等他們完成了,我再把我的范畫拿出來與他們比較,結果發現他們的畫張張不同,每張畫都有自己的特色。幼兒還能看著畫面講一個個不同的故事,雖然這很有可能是我問他而即興編出的故事,但那全是他們的想象和創造。像這種沒有范例,但又有一定內容和范圍的畫,能表現出孩子特有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這是非常可貴的品質,應該給予保護、發展。
幼兒美術創作的主要特征是表達自己的稚嫩而純真的內在情感。因此,老師的評價方法對幼兒的想象和創造的再現與誘導很重要。首先,不能簡單地用“再現、寫實、逼真”這樣的標準來評價幼兒美術作品,而應從創造的新穎性、獨特性及繪畫技能表現等方面來評價。其次,對作品的評價應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不宜采用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橫向比較,應從其個人的發展水平來評價。第三,盡量從正面評價所有幼兒的作品。千萬別說“一點也不象”或類似的話。因為童年時代特有的想象、創造能力一經壓制很難再萌發。
因此,不管幼兒畫什么,老師和家長都應鼓勵幼兒獨立想象和創造,盡量與眾不同,盡可能充分地發揮想象力。因為一件作品在成人看來或許沒什么,而孩子卻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