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一起來閱讀
隨著“親子閱讀”觀念的深入人心,我們也開始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于是,睡前故事成為了媽媽和寶寶之間的一個約定。
不過,本期的話題并不是就睡前故事而言的,我們是要給大家介紹一種而今在臺灣很流行的講故事的方式,叫作“媽媽讀書會”。而且,在我們身邊,有些媽媽已經(jīng)行動起來了,在自己的社區(qū)也搞起了“媽媽讀書會”。那么,“媽媽讀書會”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形式7我們又可以做些什么呢7不妨一起來看一看吧!
媽媽讀書會在日本和臺灣
阿甲:讀書會的形式源于歐洲的瑞典。最初,在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都比較低的情況下,它主要是面向成年人,起到文化傳播和普及的作用。
圖畫書在日本出現(xiàn)以后,“故事媽媽”這樣的稱謂也日益增多。一些媽媽深感閱讀對于人整個一生的重要性,并認識到閱讀的習慣應該從孩子年幼時就開始培養(yǎng)。最初,她們也只是從自己的孩子開始,但慢慢地她們走出家門,深入到社區(qū)、幼兒園,把閱讀的快樂帶給更多的孩子。
近幾年,臺灣也相繼出現(xiàn)了故事媽媽,這些故事媽媽們在以義工的形式給孩子講故事的同時,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也在成長著。
王林:我曾經(jīng)到臺東大學附小去拜訪,每周二7:30~8:30是老師的晨會時間。因此,學校就招募故事媽媽到教室去給小朋友講1個小時的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小朋友自己也特別有成就感。感覺今天是我媽媽來給全班的同學講故事。有些小朋友還會賣個關子,別人問他:“今天你媽媽來給大家講什么故事?”他說:“我不告訴你!”感覺很好玩。
閱讀的土壤即學校、社會、家庭對閱讀是否重視至關重要。可以說,目前,我們兒童閱讀的土壤還并不肥沃。當繪本剛剛進入中國,兒童閱讀的重要性剛剛被成年人所重視的情況下,我們怎么能找到一種相對比較可行的方式?特別可喜的是已經(jīng)有一些媽媽開始行動起來了。
讀書會,為孩子尋找快樂
易楊:我當時創(chuàng)辦社區(qū)媽媽讀書會的目的就是想讓孩子的童年過得快樂一點兒,為孩子提供一個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聚會的氛圍。
實際上,林靜所創(chuàng)辦的社區(qū)媽媽讀書會比我要早一些。她的做法很讓我感動。她和丈夫在日本居住期間,感受到了書籍對孩子的熏陶。回國以后,在沒有資金、很多人都不理解的情況下,在自己家里辦起了讀書會。每周四晚上半個小時的時間,而且一直堅持下來了。
觀摩了林靜的社區(qū)媽媽讀書會后,我去找了我們小區(qū)的居委會,他們對這件事表現(xiàn)出很高的熱情,把一間辦公室撥給我們,允許我們每周四晚上8:00~8:30在那里舉行活動。我還寫了一個倡議稿,希望有更多的家長能夠參與。第一次舉行活動的時候,去了10多個寶寶,氣氛很熱烈。但是一直堅持下來的也就三四個。不過,我本人一直是抱著一種很自然的心態(tài)。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去學什么,只是覺得孩子太孤單了,和更多的孩子在一起他能開心一點兒。
阿甲:成立媽媽讀書會的目的里面,可能還有一點非常純樸的東西,就是想借助這個讀書會能讓孩子和小區(qū)里面的別的孩子在一起玩一玩,可以在戶外跑一跑,而其中也有一種很好玩的游戲就是讀書。
王林:我認為這種心態(tài)非常好。不要感覺教育的責任全在自己身上,否則做起來不會有太多的樂趣。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所獲得的滿足感很重要。
在我和臺灣的故事媽媽座談的時候,我問她們?yōu)槭裁此齻兡抢镒x書會可以堅持這么多年,最多的一個人堅持了12年,她們告訴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還有一位媽媽說在這個過程中她重新尋找到了一顆童心。
我想她們剛開始做的時候,可能也是抱著教育孩子的愿望。但是在做的過程當中,慢慢就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以及自身的成長。
共讀的精髓在于共享生命的歷程
郝奇志:在舉辦讀書會的時候,我們需要一種很放松的心態(tài),不過在給孩子講故事之前,我們還需要認真地準備。因為說故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把故事說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說故事之前要先熟讀故事,把文字敘述轉(zhuǎn)化成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然后通過肢體語言來與孩子互動,帶領他們進入故事的情境。所以,在準備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自我學習,把故事吃透。
阿甲:你這段話說出了親子共讀的精髓所在。有些父母覺得我和孩子在一起看書,或者把一個故事讀給孩子聽就叫作共讀。這還不完全。“共讀的精髓在于共享生命的歷程,大人在共讀中引導孩子展開創(chuàng)造性思維,幫助孩子勇于表達自我,同時,大人也在共讀中,分享自己的收獲與夢想。共讀就是在閱讀、思維與溝通不停地運轉(zhuǎn)中,將你與孩子的心緊緊地編織在一起。”而對于媽媽讀書會這種形式來說,媽媽們也有機會與更多的媽媽和寶寶一起來享受閱讀的快樂。
可以嘗試不同的形式
探長:當我們做到一定階段以后,孩子和媽媽們可能會進入一種倦怠期,沒有剛開始那么感興趣了。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其他一些游戲和活動來調(diào)節(jié)一下。在目前這種狀態(tài)下,不要只把它定位在讀書會。也可以搞一次媽媽們育兒交流會,或是小型的PARTY。總體來說,只要保證大部分主題是圍繞讀書來展開的就可以了。
易楊:我們在萬圣節(jié)的時候搞了一次活動,要求家長和孩子提前一個星期去搜集一些關于萬圣節(jié)的資料,然后媽媽和孩子一起動手制作一些裝飾物。有些媽媽把孩子打扮成小公主、小天使,非常漂亮。那天一共來了10多個孩子,玩得都很開心、很盡興。
溫奇志:就讀書會而言,形式上也沒必要拘泥于媽媽講故事,還可以把它排成很簡單的情景劇讓孩子們來表演。這樣,也可以借助生動、活潑的形式將孩子們引領到童話的世界當中。我們曾經(jīng)作過這樣的嘗試,孩子們不但很喜歡,參加演出的孩子還從中獲得了自信。其中有一位小寶寶,因為曾經(jīng)扮演了一本書中的角色,所以他每次到閱讀室的時候,都要搶著看那本書,還一邊看一回味著自己表演的情景。我想這是讓孩子們喜歡上閱讀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大一點兒的孩子,我們還可以把一段時間交給他們,讓他們給其他的小朋友講一個故事。
從故事媽媽到書香處處
阿甲:實際上,我們在推廣“媽媽讀書會”這個概念的時候,包括林靜、易楊在內(nèi)的很多媽媽都已經(jīng)在做這些事情了。小書房也一直在這方面做著努力,現(xiàn)在正在招募故事媽媽。除此之外,有些媽媽還對讀書會的形式進行了演繹,比如晉卉那里就開辦了一所以讀書為特色的幼兒園,巨人學校這邊也開設了寶寶閱讀室。
晉卉:一開始我們幾個很喜歡給孩子讀書的媽媽也想搞一個讀書會。后來索性就做了一個小型的社區(qū)幼兒園,一共有二十幾個孩子。我們把讀書作為自己的一個特色,有一個房間作為孩子們的圖書館。從孩子們讀書的角度講,我們幼兒園是潛移默化、不斷熏陶的過程。孩子們每天至少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在圖書館里面自由地挑書看,每天放學回家的時候,可以借一本書回家和媽媽一起讀。一年下來,孩子們覺得讀書是他們?nèi)粘I畹囊徊糠帧1热绗F(xiàn)在我的孩子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習慣,每天晚上我要給他們講好幾本故事書。這是一個分享的過程。而且,我們有時候也會3個人每人拿一本書來讀,這樣可以養(yǎng)成他們獨立閱讀的習慣。
媽讀書會的經(jīng)營之道
阿甲:事實上,在創(chuàng)辦媽媽讀書會的時候,我們確實會遇到很多困難:場地、時間,有多少人認同這一理念,有多少人愿意和我們一樣去付出而不僅僅是索取,能否找到一兩個中堅力量……
易楊:確實是這樣,它不應該只是一個組織者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每個人都有義務為自己的孩子、為更多的孩子做些事情。而不是說別人要來為我的孩子做什么事情。如果我們自己對孩子都不能負責任的話,更不要指望人家對你的孩子負責任。這樣才能保證即使我沒有時間去,這種形式還會保持下去。在我們那里,給孩子講故事也是幾個家長輪流來的。
王林:在臺灣,雖然他們的讀書會組織實際上是一個義工的團隊,但是他們也很強調(diào)經(jīng)營。比如每個團隊里面團長、副團長、宣傳組組長等等都分得很清楚,這樣就可以保證讀書會不會因為某個人有事而停下來,其他人也可以運作。包括如何確定游戲規(guī)則,如何選定閱讀材料,以及資金運作等等,都會形成統(tǒng)一意見,然后通過文字確定下來。同時,當一些孩子年齡大了以后,這些故事媽媽也需要物色新的媽媽來接替自己的工作。所以,雖然在臺灣媽媽讀書會也是有出有進,但是,它現(xiàn)有的規(guī)模還是很可觀的。現(xiàn)在光臺南市就有3個故事媽媽團隊,整個臺灣有2000多個團隊。而且越來越受到重視,去年他們還在島內(nèi)表揚了10位很出色的故事爸爸。
編輯感言:
日本作家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這樣寫道:“念書給孩子聽,就好像和孩子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一個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而親子之間交換的豐富語言,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
當我們兒童閱讀的土壤還不肥沃的時候,故事媽媽們就是那些默默地播撒著幸福種子的人。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就會聽到花開的聲音,風兒掠過水面。燕子在輕輕地講一個故事:春天,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