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學生問題研究策略
一、單親家庭
1.單親家庭并非一定不健全,“愛”才是決定因素,有“愛”的家庭才健全。
2.父母離異、外遇可能造成學生仇恨觀念或報復心理,父母的處理態度很重要。
3.單親、繼親、即將成為單親的,都應是輔導人員須關心的對象。
二、如何幫助單親家庭的學生
1.輔導單親學生,并非要介入其家庭糾紛。
2.單親家庭可能導致學生:恨的心理、害怕婚姻(親蜜)關系、情緒極端。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懷、協助學生,且是“天長地久”的;教師家的門是為學生開的,必要時,可收留學生。
4.善用“周記”、“作文”,它們是了解學生的重要線索。(例:我的家庭)
5.多與學生“聊天”,讓學生暢所欲言,紓解學生不平衡的情緒。
6.每個小孩對關懷的需要量是不同的,給“需要”的小孩多些關懷,“公道”是比“公平”更重要的!
7.善用贊美與鼓勵,多稱贊學生,不要給學生太多的責難。
8.勿以“偏見”看待學生,老師一棒接一棒共同關懷單親的學生。
9.單親學生會有潛伏的自卑感,缺父親的更需老師扮演父親的角色,缺母親的更需要生活照顧。
10.輔導非只是心理輔導老師的責任,需要大家一起來,化有形為無形,共同關懷單親學生。
11.讓學生知道有求助的門戶,讓自己成為學生求助的管道。
三、認清青少年青春期的人格特質
1.渴望孤獨
2.厭煩不安
3.反抗權威
4.缺乏自信心
5.高漲的情緒
6.協調欠佳
7.厭惡工作
8.對社會的敵對態度
9.對異性的敵對態度
10.過分害羞與膽怯
11.把注意力集中在性
12.白日夢。
四、認清青少年情緒的特征:
1.情緒的起因不明
2.情緒很強烈
3.不愉快的情緒較多
4.情緒是連續性的
5.情緒缺乏調和性
6.情緒表達比較直接
7.情緒有時又不直接表現出來。
五、研究內容與教育策略
(一)生活習慣
1.告訴學生不良生活習慣造成將來的影響
2.陪學生一起做,分擔班級事務
3.教他方法
(二)培養責任感
1.與學生建立契約行為,彼此相互期許
2.要讓學生體會到不負責任的后果以及負責任所得到的樂趣
3.將生活事件有趣化、生動化、讓學生樂于承擔一部份班級事務,培養其責任感
4.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計劃、認定、分享成果。
(三)培養自信心
1.接納學生
2.不要過度保護學生
3.培養學生的正確人生觀
4.維持班級的良好氣氛
5.不要求事事完美
6.適時的鼓勵與贊美
7.不將單親學生與其他學生比較
8.避免“標記”,讓學生失去自信心。
(四)提升挫折容忍度
1.讓學生了解世間事沒有絕對的完美
2.領悟“盡其在我,成事在我”觀念
3.洞悉學生在遭遇挫折時的反應
4.教導學生如何去忍耐、等待,以及適當地接受合理的失敗
5.尋求學生另一方面的成就感給予彌補原先的失落感
6.鼓勵學生并進行經驗分享,忘記背后,努力向前,向標竿邁進。
(五)設法激發潛能
1.培養學生具有冒險性、挑戰性、想象力及好奇心的人格特質
2.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3.要塑造環境幫助學生發揮潛能
4.尊重學生,把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事物當作寶貝來看待
5.找時間多跟學生一起鉆研,一起學習。
(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1.探討疏導學生虛榮心的方法
2.教導學生拋開物欲,看清生命的價值
3.啟發學生“東西實在就是好”的觀念
4.選擇性滿足學生的需求
5.以價值清單活動協助學生做自我探索與厘清
(七)教導人際溝通之道
1、學生能了解溝通的重要性
2.學生能了解影響溝通的因素
3、知道各種溝通模式
4.各種溝通模式給自己的感覺
3.能夠運用適當的溝通模式
4、讓學生能將溝通技巧運用在避免或化解沖突
5、師生溝通的藝術
(八)面對學生的兩性關系
1.以開放的眼光接受學生結交異姓朋友
2.采取積極態度輔導子女的異姓交往及其它性心理及生理方面問題
3.學生知道尊重自己與他人身體界限的重要
建立和諧的班級氣氛,讓學生體會到男女兩性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4.加強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讓學生了解自重與尊重的重要,培養對性的尊重態度
(九)協助學生生涯規劃
1.協助學生做能力、興趣、價值觀及人格特質之自我探索
2.搜集資料認識職業世界
3.教以時間管理與情緒控制之要訣
4.培養挫折容忍力
5.體認讀書不是唯一的生涯路,技藝超群亦能闖出一片天
6.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根本,督促學生不得任意戕害身體
7.鼓勵學生從小目標做起,以漸進方式一步步地去達成理想
8.時時叮嚀學生“掌握現在,就是掌握住自己”的信念。
(十)壓力調適
1、能夠體會壓力調適有效的方法和態度
2、了解壓力的來源及自己對壓力的反應,學生檢視自己的壓力
3、使學生實際體會存在其身上的壓力與感覺
4、學生能找到紓解壓力的方法及生命中的支持
(十一)家庭關系
1、能思考自己理想的家的模樣
2、能了解家的重要性及其功能
3、能增進對家人的關心
4、能了解并介紹自己家中成員的特色
5、學生能了解各出生排行的優缺點進而能接納自己的排行
6、能向家人表達愛意
7、能了解一般家庭事務內容
8、能計劃自己參與家事的內容
(十二)情緒管理
1、能辨識情緒
2、從了解他人心情后,主動從事關懷
3、能了解引發情緒的原因
4、能夠分辨不同的表情所代表的情緒
5、能知道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
6、能了解影響情緒的因素有哪些
7、能認識各種不同的情緒
8、能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
9、知道覺察情緒的方法
(十三)休閑與健康
1、了解正當休閑的種類及對休閑的偏好
2、了解從事正當休閑好處與從事休閑應有的態度
3.提醒自己從事休閑活動應注意的事項。
(十四)自我認識、自我悅納
1、了解自己的獨特性
2.了解一個人可能存在的不同部份
3.鼓勵學生多探索、悅納自己,擴大自己的公開區
4、能思考關于自己的事
5、能從同學的回饋中增進自我肯定
6、學生能了解自我防衛機制的意義
(十五)學習策略
1.能認識有效的記憶方法
2.可以演練增進記憶的方法以協助學生有效的學習
3、壓力調適與應考
4、動機、態度與習慣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