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妻子學習
因為和妻子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不同見解,致使我們常鬧意見。例如,兒子在外面受了別人的欺負,我說要忍,和為貴,忍為上。妻子認為這是懦弱無能的表現,少男兒氣概。她要孩子勇敢剛強,不欺人,不受欺。看著我們夫妻唇槍舌劍各執一詞,4歲的兒子就一臉茫然,大哭起來。
說起來,真難為了兒子,到底聽誰的呢?時間一長,兒子有了兩面性格。我帶他時,兒子表現得特別柔順。一次,我送他到幼兒園。在門口,我停下了,兒子獨自往里走。迎面遇上3個小班的男孩,他們看兒子手里拿著一盒巧克力糖,東瞅瞅西望望見沒人注意,就一齊圍上去搶兒子手里的糖。可憐的兒子回頭望望我,竟毫不反抗任憑3個比他小的男孩的欺負。我急忙喊一聲趕過去,兒子才“哇”地哭起來。我氣極了,問兒子怎么能這么老實,任人欺負。誰知兒子抬起含著淚花的眼睛,問我:“不是你說有人打你的左臉,你就把右臉給他嗎?”噎得我一時無語。
但是,兒子和他媽媽在一起時表現得特別勇敢,甚至敢和比他大的男孩一爭高低。妻子常教孩子的一句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針鋒相對,決不妥協。一次,兒子戴的圍巾被別的男孩搶去了,哭哭啼啼回家,希望我們幫他要回來。妻子不但不幫兒子去要圍巾,還批評了他一頓:“為什么不自己想法要回來?”果然,下午的時候,兒子要回了自己的圍巾。我問兒子怎么要回來的,兒子一臉自豪說:“針鋒相對唄,我把他的書包搶來,和他做交換。”
回想兒子剛學步時跌倒了,妻子不讓人去扶,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看到那么小的孩子哭哭啼啼吃力地照顧自己,我責怪妻子心狠。妻子倒振振有詞,說是要磨煉兒子的堅強性格。
稍大些,妻子對兒子的要求更高更嚴。兒子很小就會自己穿衣吃飯,還能幫大人干一些小活。一次,3歲的兒子拿著拖把幫我們拖地,一不小心滑倒,手上磕破了一塊皮。妻子說:“解放軍打仗受傷都不哭,你是勇敢的孩子。”兒子一聽,眼含著淚說:“媽媽,我不哭,我勇敢。”
兒子上幼兒園中班了,比同班的伙伴小一歲,有時受大孩子的欺負。我說吃虧好,吃虧是福。妻子責怪我誤導孩子,她要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敢于反擊。兒子在妻子的教導下日漸勇敢起來,面對比他大的孩子也不害怕。有時看到伙伴受欺負,還能沖上去打抱不平。說實話,我替孩子擔心,小小年紀這樣富有俠義心腸,大了豈不惹是生非。不過聽幼兒園老師講,兒子很聽話,從不無故打人,這樣我才稍微放心。
也許我應該改變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向妻子學習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