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要放過自己
女人一旦生了孩子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會把更多的愛給與孩子,而常常忽視老公,因為女人總想做一個好媽媽。那么好媽媽真的對孩子很重要,對家庭很重要嗎?
首先,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把成為一名“好媽媽”當作自己的愿望和此生奮斗目標的妻子肯定要比丈夫多,這個數量毫無疑問!但是,真正的好媽媽真的就比好爸爸要多嗎?那可不見得。
好媽媽的“好”的標準在哪里?是“完美”?“優秀”?“稱職”?但是這些標準可都是我們自己內心的一個標準罷了,真正“好媽媽”的標準應該讓孩子來說,或者以孩子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健康發展為依據,你們說呢?
媽媽們為了做個好媽媽,一般對自己最常見的要求就是“我一定要全心全意去愛我的孩子,我要時時刻刻照顧好我的孩子”。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比如恨不得 一天24小時都陪孩子,去上班了但還是心存極大的內疚和不忍,偶爾鼓起勇氣和朋友轉了趟街一圈回來,萬一孩子有個什么不爽,比如磕了、碰了、病了的,那就會陷入無休止的自責和愧疚之中,以后和這樣的事情就永遠隔絕。
和媽媽們在一起時 我會常問個問題:如果有一天是你們的結婚紀念日,你和老公決定出去放松一下,吃頓飯,結果要出門時,寶寶大哭不止,寶寶年齡稍大的,還可能抱著你的腿不放,這種時候,你會選擇繼續走還是留下?到目前位置,媽媽的選擇是什么,能猜到嗎?呵呵,當然是選擇留下,因為她要當個“好媽媽”。事實上,“全心全意” 做個好媽媽,本身就是不可能,是天方夜譚,是一種絕對化的要求。作為社會人的我們,總有很多角色,哪個角色都是需要用心的,要分走媽媽的一部分精力,所 以,拿全心全意去要求自己,本來就是和自己過不去。如果把“全心全意做個好媽媽”改成“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個好媽媽”是不是會好些呢?
因為媽媽們總是拿“時刻全心全意去做個好媽媽”要求自己,所以就會出現,該對寶寶撒手的時候不撒,然后咨詢的問題不是“兒子性格柔弱了些,怎么辦”就是“孩 子太膽小,怎么辦”或者“孩子已經4歲了,很纏我,怎么辦”還有“老公有外遇了,怎么辦”......諸如此類的傷痛會一直傷害著我們,讓媽媽們痛苦不 堪。
再有,因為“誰做的多,誰出錯就多”的原則,因為媽媽是全心全意照顧孩子 的,所以出了錯,遭到指責的只有媽媽。而且,悲哀的是,咨詢室里太多孩子的問題,的的確確就是媽媽照顧關懷的太多,和孩子糾結的太多造成的,這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我們做咨詢師的看在眼里,有媽媽角色的我更是疼在心里,為孩子疼,更為媽媽疼。誰之過?所謂的好媽媽,到底要怎么好?好在哪里?
所以,才有了上面的話題。
所以,我想說的是,好媽媽,請你放過自己。
放過自己的第一個標準是:給爸爸做一名好爸爸的機會。很多爸爸和我溝通時就說,其實在孩子出生時,他們都很愿意分擔,很愿意做個好爸爸的,但是,做什么老婆都不滿意,而且總發脾氣總指責總抱怨,次數多了,也就不想做了。時間長了,也就覺得媽媽照顧孩子是理所應當的,自己也就去忙工作了,然后工作越來越忙,因為把工作、創業、掙更多的錢當作了愛孩子的一項標準,也是唯一的標準。等到老婆想讓自己照顧孩子、管孩子時,發現不是方法不對路,就是想法不對路,最終還是被老婆淘汰。
如果,媽媽在面對爸爸時,能多份耐心,多一份引導,因為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在孩子1歲后就讓爸爸出面參與;在孩子3歲時,讓爸爸成為主力;讓孩子5歲時,讓他回歸到和自己同性別的人那邊。那么孩子心理方面的很多問題,在將來就不會發生。而我們,就更有可能會成為一名真正的稱職的媽媽。我一直堅信,健康的、陽光的孩子,一定是爸爸媽媽合力教育的結果,絕對不是一個 “好媽媽”就能替代的!
放過自己的第二條:做一名好媽媽的前提是做一名好妻子。 媽媽們捫心自問一下,這個心里有多久沒裝過老公了?如果媽媽連個好妻子都不會做,那就別提做什么好媽媽(我在這里指的是正常的三人家庭哦),因為“妻子” 是做“媽媽”之前的一個角色。做不了好妻子的人或者說稱職妻子的人,先不說個人有什么問題,起碼給孩子的氛圍是不完整的,不正常的,F在那么流行的“氣場”“磁場”,其實都是有一定依據的。夫妻二人的關系無論裝或者不裝,磁場就在那里,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我從沒聽說過,如果陽光水分不好,苗還能長好 的。
親愛的媽媽們,不要拿“做一個好媽媽”去套住自己的一輩子。有些事情是強求不來的,會事與愿違。所以,做到先愛自己、愛老公、愛家人、好好工作、等你平衡 了你自己和所有的關系,你再來愛孩子,你會發現,不用使太大的勁,你對孩子的愛,他就能感受得到,而孩子也能更加自如的健康成長,試試吧。
我覺得女人一定不能把精力全部放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成為焦點會破壞生活原有的滋味。我現在基本都是自己照顧孩子,我發現孩子膽子越來越小,現在我盡量創造機會讓老公參與進來,讓寶寶知道除了媽媽,還有爸爸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