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回顧】重視高齡孕婦圍分娩期的管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會發生許多變化,如內分泌的變化,肥胖體質量指數(BMI) 的增加,致使懷孕后伴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M)、甲狀腺疾病明顯增加; 隨著年齡的增加自身染色體發生突變的幾率也逐漸增加,可導致胎兒畸形和染色體異常; 高齡孕婦既往也可能有多次孕產史,而多次孕產史或多次刮宮可造成子宮內膜的損傷,或剖宮產子宮瘢痕形成,再次妊娠時易導致流產、早產、胎膜早破和胎盤異常( 前置胎盤、胎盤植入) 等; 由于子宮收縮力異常,產程中縮宮素的應用、相對頭盆不稱、軟產道損傷、器械助產及中轉剖宮產率等產時并發癥均明顯增加。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 同時,低出生體質量兒、小于胎齡兒、早產兒、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率、圍生兒死亡率等不良圍生兒結局均與產婦年齡有關。因此,做好高齡孕婦孕期保健和分娩期的管理十分重要。
2.1 胎盤異常高齡孕婦因可能有過多次孕產史,多次清宮特別是無痛人工流產時過度刮宮致子宮內膜受損嚴重,引起子宮內膜變薄或子宮內膜炎,胎盤種植后由于血供不足,則通過擴大面積而獲取更多的營養,故形成低置胎盤甚至中央型前置胎盤,這是高齡孕婦前置胎盤發生率高的重要因素。有文獻報道,隨著年齡每增加1歲發生前置胎盤的增加12%。
2. 2 產程異常高齡孕婦對能否安全分娩有很多顧慮,擔心越多,、心理負擔越重; 過度緊張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再加上不足及體力過多的消耗,均可導致宮縮乏力;由于骨盆、會陰肌肉彈性減退或骨質疏松,可能會出現產程進展異常; 宮頸中的纖維組織彈性較差,有可能造成宮頸堅韌、不易擴張,難產率增加,助產和剖宮產率隨之增加,同時,也易出現胎兒窘迫和新生兒窒息。
2. 3 出血和軟產道損傷這是高齡孕婦常見的分娩期并發癥。由于高齡經產婦更擔心分娩過程中發生意外、產程中體力消耗大,既往多次孕產造成子宮肌纖維縮復功能減退,產時引起宮縮乏力繼而導致產后出血。有文獻報道,高齡經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是年輕經產婦的6. 3 倍。此外,高齡經產婦常伴有生殖道感染,組織彈性較差,更增加軟產道裂傷及產后出血的風險。如果是剖宮產手術,由于前次手術導致盆腹腔粘連,周圍臟器解剖改變,再次手術時可發生臨近臟器如膀胱、輸尿管、腸管損傷,以膀胱損傷最為多見。第一胎是順產的高齡產婦相對于第一胎是剖宮產的孕婦,生產時發生大出血的風險要小得多,第一胎是剖宮產的孕婦,再次妊娠時子宮瘢痕妨礙胎盤向上遷移可導致前置胎盤伴胎盤植入,此為兇險性前置胎盤,不能經分娩,剖宮產術中也多會發生兇險的大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彌散性凝血功能障礙( DIC) 、甚至子宮切除等并發癥,危及產婦生命,故術前應做好充分的止血措施的準備。
2. 4 羊水栓塞高齡產婦是羊水栓塞的高發人群。高齡經產婦如有過多次流產經歷,可造成子宮內膜損傷、子宮壁變薄,宮頸內口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陳舊性損傷; 高齡初產婦宮頸較硬,宮口擴張緩慢,胎頭娩出時易引起宮頸裂傷; 分娩時的過強宮縮或各種不恰當的催產、引產是誘發羊水栓塞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分娩過程中,應加強對高齡產婦的心理支持,嚴密觀察產程進展,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產程干預,積極預防產后出血,以期避免或減少產時并發癥的發生。
3. 1 產體恢復較慢高齡產婦由于子宮肌纖維收縮及縮復功能較差,產后子宮復舊速度緩慢,且產后宮縮痛更明顯; 由于胃腸功能減退,腸蠕動減慢,加之產后活動少,故手術后排氣、排尿時間均延遲,易發生腸脹氣和尿潴留。
3. 2 靜脈血栓妊娠期間孕婦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下腔靜脈受增大的子宮致下肢血回流障礙,加之分娩后產婦活動減少、特別是剖宮產術后第1 天臥床,如果再合并有孕期臥床保胎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體型肥胖者,或既往有心臟病、血栓史等病史均增加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故產后第1 次下地活動時應肺栓塞的發生。
3. 3 腹腔粘連既往腹腔手術史再次手術時使原有的腹腔粘連加重,術后幾日內腸道排氣障礙可致腸梗阻; 以后易出現慢性下腹痛。另外,由于手術操作不當會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幾率。因此,手術中術者應仔細操作,辨別清楚各層組織和周圍臟器的關系同時,避免羊水及子宮蛻膜組織流到各層組織中,盡量避免這些并發癥的發生。
3. 4 遠期疾病高齡婦女如妊娠期患有子癇前期、M、肥胖( 特別是孕前肥胖) 等,可增加其遠期患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研究顯示,有子癇前期病史的婦女產后14 年高血壓患病率超過50%,子癇前期婦女的3 ~ 4 倍; 其最終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2 倍,尤其是孕34 周前發病的婦女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是正常妊娠婦女的4 ~ 8 倍。M 是遠期患2 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研究顯示,M 患者產后患2 型糖尿病的相對度為7. 43( 95%CI 4. 79 ~ 11. 51) 。故有人認為,M 是2 型糖尿病的“試金石”。2011 年美國心臟學會在關于女性心臟病防治指南中,首次明確地將有子癇前期病史和M 病史的女性列為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這類患者還易患血脂異常、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代謝綜合征等。大于胎齡兒和小于胎齡兒等遠期子代的心血管代謝風險也增加,這就是近年來受到關注的“健康與疾病的發育起源”( DOHaD 理論) ,即生命早期的發育與后慢性疾病有很大關系,將會增加后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幾率。
4. 1 剖宮產分娩高齡產婦選擇剖宮產分娩的幾率較高,可能是因為: ①高齡產婦孕期多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等并發癥,或因瘢痕子宮( 既往有剖宮產史或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史) 擔心分娩有子宮破裂的風險。②高齡產婦子宮收縮力降低,發生難產的風險增加,故自身對分娩缺乏信心。③有些高齡產婦是因再婚或前一孩子意外夭折,本次懷孕胎兒寶貴,不愿再冒風險去試產,故而選擇自認為相對安全的剖宮產分娩。④分娩的不確定因素較多,為減少醫療糾紛,產科醫生常對高齡產婦放寬剖宮產指征。
4. 2 高齡不是剖宮產的手術指征如果懷孕后高齡孕婦能夠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體質量合理增長,避免形成巨大胎兒; 同時,規律的產前檢查,早期發現及預防子癇前期等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或延緩其病情加重,合并M 的高齡產婦通過飲食調整及增加運動能夠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另外,加強對高齡孕產婦的心理疏導,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一般都可以正常經分娩的。對于合并子宮肌瘤者,如肌瘤不是很大且其不阻塞產道仍可以考慮分娩,但產程中仍需注意胎方位及胎先露下降情況并監測產程進展,及時發現難產,必要時及時改變分娩方式。同時,提前做好準備預防產后出血。如是剖宮產分娩,手術中應根據子宮肌瘤的和大小,綜合考慮是否做肌瘤剔除,因為,妊娠期子宮血液循環豐富,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剔除術極易出血,可造成產婦不必要的損失。
4. 3 前次剖宮產后試產( 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delivery,TOLAC) 隨著前些年我國的高剖宮產率,高齡婦女面臨著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帶來了許多問題,分娩方式的選擇也是其中之一。目前,大多數醫院為避免試產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對剖宮產再孕者多數均選擇再次剖宮產分娩。但是,第1 胎是剖宮產,第2 胎就一定得剖嗎? 當然不是,文獻報道TOLAC成功率為60% ~ 80%,完全性子宮破裂的發生率< 1%,雖然發生率不高,但一旦發生,多數圍生兒結局不良,可導致新生兒窒息、圍生兒死亡等,孕產婦大失血、子宮切除甚至死亡。因此,產科醫生要充分評估TOLAC 的風險、嚴格篩選適應證,臨產后持續胎心監護,嚴密監測胎心變化及產程進展,及早發現子宮破裂的征象,并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快速反應團隊,以便一旦發生子宮破裂實施緊急剖宮產,確保母兒安全。
總之,高齡經產婦逐年增加已成趨勢,其伴發基礎疾病和孕期并發癥的幾率也隨之增加,因此,醫生有責任和義務充分告知高齡母親妊娠期和分娩期的風險,同時加強高齡孕婦的孕期管理和監測,時時進行風險評估,盡早預防及干預,才能高齡產婦的母兒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