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胎扎堆準媽媽越來越嬌貴 專家:最好適齡生育
發布時間:2012年09月07日 06:34進入復興論壇來源:長沙晚報手機看視頻
懷孕后干什么都小心翼翼,坐公交車怕顛簸,這個不吃那個不碰……29歲的準媽媽曹曉芳(化名)沒事就躺著數胎心,稍有不對勁就緊張兮兮地休假上醫院保胎。近年來,像曹曉芳這樣的“保胎大軍”正逐年增加,記者從長沙市中心醫院婦產科了解到,該科門診每天都要接診15-20名保胎孕婦,其中職場準媽媽成“主力軍”。
家住雨花區的曹曉芳是名,懷孕1個多月后,因接連出現出血癥狀,她趕緊前往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后發現,曹曉芳有流產的。目前,醫院正對她進行保胎治療。
“因為有過流產經歷,我懷孕后一直小心翼翼。沒想到,盡管平時上班時很小心,還是出現了流產的。”曹曉芳無奈地說,懷孕期間,她基本上不坐公交車,很多食物都不碰。自己還經常躺著數胎心,一旦次數不對就想上醫院。這次被診斷出先兆流產后,為了肚子里的寶寶安好,她決定出院后暫時請假在家休息保胎。
“現在婦產科門診每天接診15-20名保胎孕婦,她們中50%以上有過流產的經歷。”據長沙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章雪蓮介紹,近年來,上醫院保胎的孕婦呈逐年增長趨勢。從就診人群來看,機關工作人員、學校老師、IT行業從業者、醫務人員等職場準媽媽是保胎的“主力軍”。
“有這樣一種說法,過去懷著孕能下地種田,現在很多孕婦只要稍微一碰就會流產。”章雪蓮指出,除了胚胎染色體異常、免疫系統異常、生殖器異常等先天因素,流產率高居不下與現代女性生育年齡推遲、有人工流產史、身體生育機能下降等有很大關系。此外,污染、工作節奏快、壓力大等,也是導致職場女性先兆流產的重要原因。
“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職場準媽媽就像是家中的‘大熊貓,一發現懷孕就來醫院保胎,三天兩頭就照B超,這可能有點緊張過度了。”章雪蓮認為,職場的壓力、家庭過度等,讓“保胎大軍”猛增,但孕婦自身缺乏鍛煉和脆弱的心理素質,更應該引起重視。
什么情況下需要保胎?章雪蓮表示,保胎要因人而異,不如預防。女性最好能適齡生育,不要因為工作而一味推遲生育年齡。
“很多孕婦認為,保胎就需要絕對臥床,不能下地。其實不是這樣的,像日常生活、散步這樣的活動還是可以繼續。”章雪蓮表示,在保胎期間,孕婦要盡量少動,不要過度勞累。若臥床休息要勤于翻身,可適當在床上活動四肢或按摩腳部,以防長時間不動而引發肌肉萎縮、身體長褥瘡或形成下肢靜脈血栓。(記者 匡春林 通訊員 湯雪)
- 標簽:孕婦一碰就流產的東西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