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廣州孕婦建檔一號難求 部分市縣兩孩生育意愿冷清
據電全面兩孩政策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被明確。一年過去,這一政策在各地的落地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追蹤調查。
據電全面兩孩政策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被明確。一年過去,這一政策在各地的落地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追蹤調查。
記者在北京、廣州等大城市采訪發現,全面兩孩政策落地后,兩孩生育意愿逐步,不少公立醫院產科孕婦建檔一號難求。
記者近日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產科大廳看到,的通知顯示,預產期為明年6月10日前的產科建檔掛號均已沒有名額。北京朝陽區婦幼保健院產科工作人員介紹,明年5月前的產婦建檔都已滿額。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產房長張慧珠介紹,門診建檔孕婦數量顯示,預產期10月份的有1300個,11月有1400個,均超過2015年全年單月最高峰1025個。
記者在一些省份的市縣調查發現,兩孩生育較為“冷清”。安徽省一縣級市衛計委負責人介紹,年初當地組織兩孩生育意愿調查顯示,愿意生育兩孩的占20%,因此預計全年新增兩孩出生人口在2000人左右。但到10月份,當地同比出生增加人口僅555人,遠低于預期。
湖北宜昌市下轄的夷陵區,往年出生人口每年平均4000人左右。夷陵區衛生計生部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截至7月底,夷陵區兩孩出生763人,占出生總數28.28%,比去年同期僅增加57人。
記者采訪發現,全面兩孩放開后,大量符合政策家庭生育意愿集中,在高危孕婦處置、兒科醫生數量等方面帶來明顯沖擊:
——高齡孕婦數量明顯提升,孕產風險增加。據安徽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方向東介紹,今年前10個月,醫院收治了200多例危重癥產婦,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高齡產婦。
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產房醫生方大俊說,高齡產婦出現難產、瘢痕導致子宮破裂、產后大出血等風險幾率增加。生育扎堆也容易帶來醫療質量難以,“這是一線產科醫生最擔心的”。
一名業內人士坦言,部分基層醫院對全面兩孩帶來的孕產婦風險準備不足,有的市級醫院連產科急救藥品都沒配備,有的省份助產士還存在上千人的缺口。
——兒科醫生短缺問題加劇。自去年底以來,廣州市有5家醫院因醫生離職等因素,停止兒科夜間急診。兒科掛號數量、暫停急診,甚至兒科暫時停診等情況,在上海、南京等地也已出現。
一些業內專家表示,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已采取恢復兒科學本科招生、加大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力度等方式,擴充兒科醫生隊伍,但兒科醫生培養周期長,同時勞動強度大、報酬收入低,導致入職人數趕不上流失人數,兒科醫生短缺困境將越來越嚴重。
——部分地區生育保險基金壓力增大。全面兩孩放開后,諸多生育兩孩的家庭也被納入生育津貼保障范圍之內,由此導致生育保險基金支出明顯增加。7月份公布的《北京市2015年市級決算草案的報告》顯示,受實施兩孩等原因影響,北京市生育保險基金在2015年出現收支赤字1.68億元,基金壓力增大。
廣州市今年產婦數將比年初預計增加1萬人,廣州市財政部門9月底在市常委會上預算調整中,增加支出預算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