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如何避免孕婦保健誤區 及男性如何參與
一提到孕產婦保健,人們往往就想到計劃生育、公共醫療衛生和公共服務體系。孕產婦保健似乎百分之百成了、社會組織的事,個人好像就沒有什么責任,也不需要具備健康保健知識和意識。其實,這是認識上的一大誤區。
近年來,我國在計劃生育、婦幼保健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建設工作。就上海而言,無論是戶籍居民還是外來的常住人員,都可以就近免費獲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市、區(縣)、鎮(街道)婦幼保健機構健全,并在城鄉結合部專門為外來流動人口建立了23個孕產婦分娩點。
然而,作為,并非只能完全處于等服務、等醫療保健的被動狀態,而是應該配合和社會組織,主動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掌握必要的生殖保健知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充分利用現有的醫療衛生保健資源,減少意外妊娠,減少人工流產,減少孕產期并發癥,達到“安全地妊娠并生育健康嬰兒”的目的。
孕產婦保健,人們習慣地認為這都是女性的事,讓婦女自己來關心就行了。這是對生殖健康認識的另一大誤區。實際情況是,在孕產婦保健中,男性可以參與到懷孕前、妊娠期間和產后的各個環節。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他們的參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有這樣一對年輕夫婦,因妻子有嚴重的心臟病,婚前檢查時醫師他們能結婚但不宜生育。當初,夫妻倆也接受了醫師的忠告,幾年過去了,迫于社會的壓力,丈夫與妻子商量,是否“冒險”生個孩子,妻子同意了。在早孕階段,醫生再次給予忠告:為了妻子的安全應該終止妊娠。但是,這對夫妻卻己見,繼續妊娠。剖宮產時還算順利,但在產后病情突變,發生了急性心衰,盡管全力搶救已無回天之術。事后悲痛欲絕的丈夫,如果他能與妻子共同分擔社會的壓力,就不至于發生這樣的悲劇。
其一,與妻子共同承擔計劃生育的責任,避免意外妊娠的發生。所謂共同承擔,并不是一律必須采用或男性絕育術,而是強調夫妻間要共同接受計劃生育、生殖保健知識的教育,在充分知情的基礎上選擇適合于自己的避孕方法,并要使用,不能抱有僥幸心理。
相當部分發生意外妊娠去流的年輕女性,往往是由于男性的僥幸心理,不采用避孕措施所致,或不嚴格按照避孕方法要求去做的結果。因無的性生活對男性不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男性對避孕方法的遵從往往不嚴格。
與女性共同承擔計劃生育責任,還要求男性對女性所采用的避孕措施產生的不適或不良反應予以理解、關心和照顧,以及在不適宜過性生活時不勉強女性。
其二,與女性共同承擔妊娠和分娩的責任,安全地度過妊娠期,順利地分娩健康嬰兒。要做到以下幾點:
(2)與妻子一起做好孕期保健,如摒除不良生活習慣(煙、酒等),合適的營養、適當的運動;共同參加孕期健康教育,學會識別一些常見異常征兆的能力。
(4)分娩后幫助妻子盡快恢復體力,共同承擔照顧和培養孩子的責任,并且共同承擔產后避孕。
此外,男性還應該與女性共同承擔預防性疾病、保障安全性生活的責任;應該積極反對重男輕女的性別歧視;應該反對家庭(包括上對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