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首頁  孕期分娩  孕婦保健

調查顯示:要不要孩子已成為兩代人間重大分歧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9-20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要不要孩子已成為兩代人間重大分歧

  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顯示,從全國范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2‰,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其中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最低的上海只有4.4‰。一線城市結婚率持續走低的背后,反映出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年輕人愛情、婚姻觀念的轉變。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的學生團隊,針對一線城市新舊婚姻觀念變遷問題,以上海為例,深入大街小巷進行了為期10多天的抽樣調查和超過50人的深度訪談。

  在對2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中,婚后是否要孩子已經成為年輕一輩與老一輩婚姻觀的最大分歧,而超過七成的上海年輕人將雙方具有感情基礎、婚后雙方有各自的私人空間作為結婚的首要條件。

  這個長期以來高等教育關注不足但又涉及人生成長的重要話題,漸漸開始在新一代年輕人中引發關注,這群95后大學生也在不斷校正自己的婚姻觀、人生觀。

  “婚后是否要孩子”的分歧

  1990年出生的新上海人小徐(化名)沒有婚后要孩子的打算,“說起孩子其實我們現在還沒有很多的想法,因為自己現在都還沒有立足,婚后照顧孩子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這個遠比我們找到一份工作更加困難”。

  作為60后的“老上海”陳阿姨則認為,結婚以后孩子必須有。有了孩子,家才完整。父母孩子享受天倫之樂,是很重要的事情。

  相較于老一輩“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點,年輕一輩的婚姻觀念看起來似乎有些“離經叛道”。

  受訪的90后中,近三成傾向于婚后不生孩子,并且表示希望將來的另一半與自己有相同的想法,這勢必會影響到90后的擇偶標準、婚姻狀況。而在50歲以上受訪者中,95%以上表示婚后必須要孩子。

  查資料、讀文獻,再加上頭腦風暴,這個95后學生團隊總結了這種現象出現的三點原因。

  由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個體物質條件逐漸得到基本滿足,人們的觀念逐漸多元化。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不再將孩子看成是婚姻生活的必須。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生孩子被一些女性視作一種負擔。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90后大多是獨生子,沒有兄弟姐妹,再加上受西方文化影響,更多以自我為中心,相對老一輩,較少顧及他人感受,是否生孩子被看作自己的事,而無關他人。

  一線城市的生存壓力,導致生育、養育和教育孩子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成本,這給很多新婚夫妻帶來壓力,甚至會影響到婚姻質量,讓很多年輕人心存憂慮。

  不同年齡段對結婚條件的要求差異明顯

  調查中,50歲以上的受訪者將物質基礎、親朋好友的支持這兩項作為結婚的重要條件。但在年輕群體中,這些被老一輩人認為的“硬性指標”,卻不再被他們作為考慮結婚的首要條件。

  該團隊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上海年輕人將雙方具有感情基礎、婚后雙方有各自的私人空間作為結婚的首要條件。

  身為公務員的張先生在大學時期與自己的前妻小楊相識、相知、相愛,那時候,兩人的感情很好,從不會為了生活中的瑣事而爭吵。小楊研究生畢業后,二人就結了婚。

  但婚后8年,夫妻間的感情慢慢消磨殆盡,生活中只剩下瑣事和房貸、車貸,兩人漸漸有了摩擦、爭吵,甚至拳腳相加,10年的感情最終化為泡影,就此分手。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市的離婚率自2000年以來逐年上升,從2000年的2.41‰上漲到2017年的4.09‰,其中在2016年達到了5.70‰。

  在當前一線城市的競爭壓力下,生存空間被擠占、壓縮,很多人的神經都高度緊張。當最初的激情褪去,愛情不再成為生活的調味劑,只剩下單調、乏味,很多年輕人不再有足夠的耐心去繼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去面對每天相同的那張面孔。而最終,缺少了“面包”的愛情,在一線城市的高壓環境下,難以長久。

  相較年輕一代追求浪漫、奮不顧身的婚姻,老一輩人則更為直接和保守。

  調查顯示,六成左右的老一輩人,伴侶大都由朋友、親戚介紹認識,見面之前就將對方的情況包括家庭、學歷、物質基礎等了解得一清二楚,也明確提出,希望對方在各方面和自己都沒有太大差距。

  有超過半數的老一輩人表示,夫妻間的感情是在婚后慢慢培養起來的,時間越長越發現離不開彼此。

  “相親”不再是尋找另一半的主要途徑

  調查顯示,年輕人中超半數都是通過上學、工作方式結識另一半,通過相親結識另一半的只占兩成,與老一輩“相親”占據七成的調查結果相去甚遠。

  除此之外,在交往方式的選擇上,新老一輩中更是差異顯著,通過微博、論壇以及社交平臺結識另一半的途徑開始成為年輕人的主流。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社交平臺的全面推廣,人際交往不再僅限于線下,年輕人開始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交友,尋找另一半。

  社會的轉型與經濟的發展,讓現代青年在傳統觀念之外接受了大量的新鮮文化,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遠超老一輩,更加強調自我的認同感和自由度,注重自我價值的體現。

  在他們看來,以相親為代表的婚戀方式,往往帶有強制性和功利性,與其精神追求相悖,故而被多數年輕人所排斥。而以互聯網為主體的交友方式,則給人更多的自由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摒棄對外貌、財富的功利性偏見。

  除此之外,忙碌的現實生活往往讓年輕人疲于經營復雜的人際交往,在學校、工作之外的交往往往缺乏主動性,而網絡交流對成本沒有太大的要求,這也是年輕人更傾向于選擇網絡交友的原因。

  對于老一輩來說,責任、家庭的觀念已然根深蒂固,他們追求穩定的婚姻關系。在他們看來,“網戀”有一定的風險性,在婚戀交往的眾多方式中,“相親”對于適齡男女更加可靠。

  這個95后大學生團隊提出了自己視角的研究判斷——上海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上海當前出現的青年婚姻問題,也是中國許多城市未來將會遇到的。年輕人婚姻問題的解決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緩解年輕人的生存壓力,并倡導正確的婚姻觀、愛情觀。

  “同學們關注了一個長期以來高等教育涉及不足,但又關乎每個人人生成長的重要話題。”華中科技大學團組織負責這一項目的指導老師孟振洋說,這群95后大學生在上海街頭、公園相親角深入調查訪談,在調查過程中了解社會現實,切身地感受到了新老一代婚姻觀的交融與進步,刷新了對婚姻大事的理解,為同學們反思如何從大學開始做好人生規劃,上了生動的一堂課。

  本報武漢9月19日電

  陳揚意 李強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雷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