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首頁  孕期分娩  孕婦保健

華文媒體的文化突圍:在對話與了解中實現共鳴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10-14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華文傳媒論壇)華文媒體的文化突圍:在對話與了解中實現共鳴

  中新社石家莊10月13日電 (李曉偉)舞龍舞獅、戲曲、扇子舞……這些在中國耳熟能詳的表演藝術,被華人藝術團帶到尼日利亞,并與當地民族舞蹈同臺演出,傳播中國文化藝術,促進彼此了解與認同。

  10月13日,第十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舉行四個分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和華媒代表就移動互聯時代的媒體應對之道、大變局中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新時代·新使命·新模式等議題展開探討。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13日,在第十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平行分論壇之一——聚焦海外華文媒體“新時代·新使命·新模式”分論壇上,尼日利亞華星藝術團團長、《西非華聲報》董事長倪孟曉以該藝術團為例,講述中華文化如何被海外民眾接受。

  倪孟曉自稱是“在尼日利亞舞獅、扭秧歌的報人”,他說:“只有互相了解,互相尊重才能形成文化共鳴。”為此,他非常尊重尼日利亞當地文化,并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藝術瑰寶,在平常文藝表演及報道中予以呈現。

  倪孟曉說,這些努力不僅給當地民眾帶來親近感,而且增進了當地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讓“傳播中國文化事半功倍”。

  無獨有偶,一部曾引得超過八成德國閱讀者愿意親往中國實地游覽的童書——《黃鶴樓童話故事》的成功,也讓德國明斯特電視臺中國部總監周俊深有同感。

  數年前,由周俊和德國人馬克共同創作編譯的德文版《黃鶴樓童話故事》一經出版即引發強烈反響。對此,周俊表示,重視用戶思維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黃鶴樓童話故事》的成功就在于它采用國際調研機制,將中國傳統故事與德國人的日常生活對接,使德國人從故事情節認同走向價值認同。

  “未來傳播有兩大趨勢:傳播的去中心化與中心化并存;人類共同體與族群分化并存。”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高金萍稱,那種依仗軟實力同化他者的全球傳播體系正在走向名存實亡,未來在傳播內容上要注重對話性傳播。

  “這要求中國在未來的文化傳播中,要尊重個性和差異,注重互動、交流和溝通,在對話性傳播中講好中國故事。”高金萍說。

  已是第八次參加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新西蘭《信報》社長王浩說,16年來,《信報》從誕生到成長為當地有著重要影響力的華文媒體,一直在努力“成為海外中華文化的一個聲音”。

  王浩表示,這需要海外華文媒體對自身立場的把握,同時加強與住在國主流媒體、當地政府的溝通與合作,擴大中國文化的傳播,增強話語權,“海外華文媒體要不卑不亢、不浮躁,做真正的信息傳遞者”。(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