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市東白礬村:信用富了一村人
80%的村民有銀行授信,平均額度15萬元,大戶授信封頂50萬元,貸款無須抵押物……長期以來,由于缺乏足額抵押物,農戶想要獲得銀行貸款絕非易事。但在韓城市龍門鎮東白礬村,記者卻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在村干部和韓城市農商行的共同推動下,東白礬村引來金融活水,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信用村”。2012年,為了給村里脫貧“造血”,東白礬村發展起了運輸隊。村里沒活干的成年男子,只要把駕照考了,村里就給擔保貸款買一輛車。車歸村里車隊管,統一派活兒,統一結算。由于全村信用記錄良好,早在2013年6月,東白礬村就成為韓城市農商行掛牌的全市首個“信用村”。
“7年來,每年村里貸的款全部在一年內還清,沒有一筆逾期。”東白礬村黨支部書記衛林強說,“有了村里的信用作擔保,現在村民要貸款,只要村干部打個招呼,信用社就給放款。”
很快,信用村的建設讓全村人都嘗到了甜頭。陳永民以前是村上有名的困難戶,一年到頭就做些小生意賺點零碎錢。村干部一開始找到他,說要幫忙給他擔保貸款時,他還不敢相信。“我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民,家里房子賣了都值不了幾個錢,拿啥去貸款?”
經過村干部的擔保和協調,韓城市農商行給了他20萬元的信用貸款額度,有效期3年。這意味著,3年內,陳永民申請20萬元以下的貸款,不用擔保,不用去銀行辦手續,只需要在APP上動動手指,錢就能到賬。
“萬萬沒想到,我一個農民能借到這么多錢,還是信用貸。真是多虧了咱們的信用村建設!”現在,陳永民不僅還清了貸款,而且通過辛勤工作,成了村里的運輸大戶,手底下有3輛車,年收入40萬元,信用貸款額度也提高到了50萬元。
村子里像陳永民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在該村被評為信用村后,村民貸款買車容易了,村里的車隊又多了70輛車。對東白礬村而言,“信用村”這個稱號,不僅是一種榮譽和保障,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村委會主任程懷章說,現在村民都樹立起了信用意識,全部按時按款還貸,資金實在周轉不開的,合作社就先給墊錢,村民再還給社里,決不能讓信用村的招牌倒了!
在程懷章看來,信用村的建設意義重大。由于村里地少資源缺,依靠周邊村子的煤炭業來發展運輸本來是最佳選擇,可是買車的成本實在是太高,對大多數農戶而言,借錢成了頭疼事。而信用村建設一下子讓這頭疼事變得簡單。村里隨便一戶村民,只要想買車跑運輸,輕輕松松就能拿到足額的貸款。“現在村里每年有1000多萬元的運輸收入。”程懷章說,“信用,富了我們一村人!”(記者 盧萌 見習記者 申東昕)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