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老年版“飛馳人生”
“仙霞關馬上就要到了,這里一關通三省,是中國著名的古四大關口……”67歲的李智平戴著頭盔,駕駛著一輛摩托車在山間小路上盡情馳騁。他身后,83歲的趙錦達手握著一根自拍桿記錄著他們的騎行之旅。今年5月,這對廣鐵退休職工共騎一輛摩托車,花了22天周游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六省,行程4400公里,上演老年版的“飛馳人生”。出門遠游成了這對加起來年齡150歲的兩位老人的特別愛好。
“經常有人問我,這樣的年齡還出遠門,家人和孩子不干涉嗎?但我想,我們選擇怎樣的老年生活是我們的自由。我覺得生活不能被孩子掌控,愛好是我們自己的。”李智平說。
李智平的家位于鐵道大廈背后的共和村。前些日子,兩位老人一位去了青海、一位去了廣西。采訪時,李智平剛剛從青海騎摩托回來沒幾天,全身曬得黝黑,而趙錦達則是前一天從南寧回的廣州。他和李智平住得很近,兩人退休前都是鐵路職工,工作時全國跑,退休后繼續周游全國,“因為年輕時就到處走,所以我們的膽子比別的人大”。
22天騎摩托“筆墨紙硯”游
除了外出旅游,李智平最大的愛好就是書法。83歲的趙錦達同樣對書法特別熱愛。因此今年5月,他倆騎摩托開展了一次“筆墨紙硯”文化游:先制定了此行必去的景點,之后對沿途每座城市的交規做了研究,最后制定了相關行進路線。
李智平告訴記者,他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拿到了摩托車駕照,只是如今包括廣州等很多城市都已禁摩多年。因此,兩人當時買了輛摩托車放在連州的朋友家中。出發時,他們坐車先從廣州到連州,之后再北上湖南,入江西、穿浙江、進皖南、過福建最后回到連州。“我們開了22天摩托,行程約4400公里,差不多每天要開200公里,最多的一天,我們開了450多公里,沿途避開禁摩的城市核心區,一路繞道走。”李智平說。
因為法律規定,超過70歲的人不能駕駛摩托車,因此這一路周游,都是67歲的李智平載著83歲的趙錦達,每天200公里的路程,并沒有讓兩人覺得太辛苦。“其他都還好,只是因為我坐在后面,屁股和綁行李的繩子老有些摩擦,讓我的屁股有點受不了。”趙錦達說。
李智平說,這一行他們去安徽宣城看著名的宣紙制造技藝,去安徽歙縣看有名的歙硯,去湖州看湖筆博物館,在浙江青田縣看了專門用于篆刻的青田石,來到紹興瞻仰王羲之蘭亭聚會的鵝池,又順路來到魯迅故居,“‘會稽山陰之蘭亭’,我們學書法的肯定要去拜訪下”。
回程時,李智平和趙錦達又訪問了很多古跡,如皖南事變的發生地云嶺,雞鳴三省的仙霞關及古村二十八都等等。“很多當地人都非常熱情地向我們介紹當地的文化,以及筆墨紙硯的制作過程。這次旅行是性價比最高的,每天花費人均140元,收獲滿滿。”趙錦達說。
曾三次騎自行車進藏
李智平是一位戶外運動愛好者。早在退休前,他就酷愛騎自行車,并打算退休后騎自行車旅游,“廣州市最早的一批騎車朋友,我基本都很熟。”那時李智平的工作地點距離他家有37公里,為了鍛煉體能,他堅持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李智平先后在2009年、2010年、2013年三次騎自行車進藏,分別是唐蕃古道一次、318國道一次、219新藏線一次。趙錦達同樣也是閑不住的人,雖然年齡大騎不動單車,但他還是選擇乘車進入西藏。
李智平還騎單車去過我國的最北方,“退休之后,我們就從漠河騎單車去到烏蘇里江,行程2000多公里從北極村騎到東極烏蘇鎮;他還從云南大理騎到瑞麗、騰沖、察瓦龍、左貢。”
7月22日,李智平剛剛騎摩托車從青海回到廣東行程6880公里。他告訴記者,這一路他和幾個伙伴從連州出發,開車經過湖南湖北陜南,再穿越神農架、秦嶺一路向西來到青海,看過茶卡鹽湖、環騎了青海湖,沿祁連山自甘南草原、貴州一路開了回來。
“有愛好就要去追逐”
李智平老不著家,不過妻子對于他的生活方式卻很通融。李智平說:“她也是一個戶外高手,比我還厲害。”李智平說,家中還有一個長輩,因此他通常也不會出門太久,在外每天和家人視頻報平安。其實李智平的身體并不太好,五年動了兩次手術。而83歲的趙錦達患有腦萎縮等慢性病,每天都會服藥。“我們在同齡人當中屬于身體尚好的,開車的時候也會特別注意安全,每天吃完早飯就會檢查車況,避免疲勞駕駛。”在很多人眼中,兩位老人的生活都有些特殊。但李智平和趙錦達說:“老年人應該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有愛好就要去追逐,時間不等人啊!生活的樂趣永遠在路上!”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