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四川民營經濟增加值超11610億元 增速8%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23日訊(記者 李丹)23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獲悉,日前,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省民營辦公室)召開民營經濟工作推進會,公布二季度民營經濟發展報告。據悉,在“民營經濟20條”有力推動下,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11610.7億元,增速8%,占GDP比重達56.6%。
會議指出,過去的一年,是四川民營經濟發展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結合實際推出含金量十足的“民營經濟20條”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全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在“民營經濟20條”有力推動下,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11610.7億元,增速8%,占GDP比重達56.6%,比去年提高0.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7.1%,拉動GDP增長4.5個百分點,四川民營經濟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省民營辦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充分調動各成員單位和市州工作積極性,緊緊圍繞落實“民營經濟20條”工作主線,推動各項民營經濟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全省21個市、州和30個成員單位出臺實施細則,119項分工措施已經落實91項,正在推動落實剩余的28項;拘纬墒、市、縣問題聯治、工作聯動、目標聯創的良好局面,系統合力初步顯現。各市、州結合實際,借助機改,大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其中,雅安、宜賓、瀘州市設立民營經濟(非公經濟)局,其他市、州成立民營經濟辦公室。
今年6月30日,全省民營企業維權服務平臺正式開通,實現民營企業維權事項統一受理、分級辦理,進一步暢通企業投訴通道,實現民營企業“投訴有門,維權有路”。目前,全省已督辦典型維權案件13件,督辦率達83%。為促進民營企業不斷創新發展,推動全省1848戶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走在全國前列,被市場監管總局評為首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十大經典案例。同時,全力推進非公黨建工作標準化建設,組建全省非公黨(團)組織2.9萬個,其中黨組織2.4萬個、團組織0.5萬個,均居全國前列。
為激發民間投資創新活力,全省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實現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公司登記全程電子化、“三十三證合一”、企業開辦時間壓縮為3個工作日。以提升民企辦事便利、縮短辦事時限為重點,創新服務方式,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比例超過80%。成都市成立全國首家行政審批局,率先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探索試點“首證通”審批模式;瀘州市著力推行“企業開辦小時清單制”改革,投資項目審批、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等領域辦理時限大幅縮短,獲國務院通報表揚。今年是“營商環境提升年”,聚焦全省營商環境當前存在的薄弱環節,印發《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9--2020年)》,加快提升全省營商環境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水平。
未來,省民營辦將充分發揮“參謀助手、綜合協調、督辦督查”三項職能,綜合運用“上傳下達、激勵考核、評議部門”三種方法,圍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企業提質增效、加快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加大民間投資力度、推進民營企業創新創造”五個方面重點抓好“落實民營經濟20條、完善健全維權平臺、實施政策精準推送、開展企業家培訓、加強非公黨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六項重點工作,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工作基礎。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