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大學生物聯網競賽(華為杯)在成都舉行 全國119支隊伍展開激烈角逐

頒獎儀式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23日訊(記者 陳淋)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四川大學承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2019年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華為杯)”(以下簡稱競賽)總決賽于8月21-23日在四川大學舉行。此次競賽共吸引了來自全國560余所高校、近2000支參賽隊共計8000余名參賽學生和2000余名指導教師報名參賽,經過5個分賽區的預賽、現場決賽,遴選出119支隊伍參與總決賽。競賽最終頒發了包括“華為杯”以及其他創新獎在內的共35個一等獎、64個二等獎和20個三等獎。
競賽是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物聯網領域唯一的學科競賽,其舉辦目的是以物聯網應用為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協作精神、實踐能力,為社會各行業培養更多急需的物聯網技術及應用優秀人才。比賽期間,119支參賽隊伍在四川大學體育館中展開了激烈的角逐。119個展臺上展示出了一個個具有創新性、趣味性、實用性的參賽作品,無一不體現出物聯新時代大學生們在物聯網前沿技術和應用領域的探索。例如邊緣計算型電氣安全超前預警系統、實驗室多磨安全態勢監測云平臺、無人危化品倉庫管理系統等作品關注物聯網在安全方面的應用;悅健康——上肢智能康復訓練系統、智慧醫療輸液報警控制系統等作品則是物聯網與醫療的結合;還有更多參賽作品結合物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技術,將物聯網應用于新零售、新經濟產業、農業、環保、運動等領域。

揭牌儀式
8月23日上午,在激烈的比拼中脫穎而出的12強隊伍,在四川大學西五教演播廳向到場的全體師生、評審專家和嘉賓進行作品展示,爭奪本次競賽的最高榮譽——“華為杯”,以及參與TI創新獎、中國移動創新獎、百度創新獎、霍尼韋爾創新獎、Zigbee創新獎和新大陸創新獎的評審。最終,來自深圳大學的參賽作品“俺家飯堂——新型物聯網系統”從119只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了“華為杯”。來自西北大學的參賽作品“基于無線充電原理的新能源汽車續航系統”獲得“TI創新獎”;來自四川大學的參賽作品“圖書館預約圖書自取解決方案”獲得“中國移動OneNET創新獎”;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參賽作品“水果口感分析與購買推薦系統”獲得“百度創新獎”;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的參賽作品“霍尼韋爾Tridium創新獎”;來自上海海事大學的作品“無人危化品倉庫管理系統”獲得“Zigbee創新獎”;來自南京郵電大學的作品“基于NLeCloud云平臺的工業生產環境感知系統”獲得“新大陸創新獎”。
在競賽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上,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指委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傅育熙教授致辭,對所有參賽隊伍表示祝賀,對各位評審專家、企業贊助伙伴和承辦方——四川大學對大賽的成功舉辦所做的貢獻表示感謝,希望學生們在未來能夠為物聯網產業做出長足貢獻。四川大學副校長張林教授代表四川大學向所有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對所有參賽師生、評委專家、組委會工作人員以及所有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致以誠摯的敬意,對競賽組委會給予四川大學承辦此次賽事的信任表示感謝,最后對獲得優異成績的參賽隊伍表示熱烈祝賀,也祝愿大賽越辦越好!華為EBG全球人才生態發展部副部長盧鵬表示,本次競賽參賽項目覆蓋了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無論是從創意還是技術的完成度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這正是高校的成功,而高校向華為的人才輸送亦是成就了華為。未來,華為將更加深入地展開與高校的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為持續保證未來成功提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閉幕式中,一場重要的簽約掛牌儀式充分體現了當前高校聯合企業共同培養科學技術創新人才的決心。在四川大學副校長張林教授和華為川藏企業業務部副總經理付良柱的見證下,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呂建成教授與華為川藏企業業務部交付與服務部部長張月川分別代表四川大學與華為公司簽署了《創新人才中心校企合作協議》。同時,雙方將依據高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需求,聯合探索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模式,共同建設“川大-華為ICT學院創新人才中心”(“川大-華為未來技術學院”)。在計算產業關鍵核心領域(操作系統、數據庫、CPU、智能計算芯片、人工智能計算框架等),進行以人才培養為主的深度合作,鼓勵和推動學生、老師、研究人員基于華為鯤鵬(通用計算)、昇騰(智能計算)生態開展教學與學習,并進行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四川大學副校長張林教授和華為川藏企業業務部副總經理付良柱先生共同為“川大-華為ICT學院創新人才中心”揭牌。
(圖片來自四川大學)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