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成都旅德大熊貓“夢夢”懷孕啦

“夢夢”近照(圖據柏林動物園)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28日訊(記者 李丹)28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獲悉,中國成都旅德大熊貓“夢夢”(6歲)可能將迎來新生寶寶,這也意味著德國可能將在歷史上首次迎來大熊貓新生幼仔。
據悉,今年3月下旬,大熊貓“夢夢”進入發情期。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立即派出大熊貓繁殖專家研究員劉玉良,副研究員蔡開來趕赴德國開展大熊貓國際合作繁殖工作。熊貓基地專家抵達德國柏林動物園的第二天,立即會同柏林動物園與萊布尼茨研究所和野生動物研究所(IZW)的專家舉行會議,制定大熊貓“夢夢”的激素檢測方案。
從3月28日開始,熊貓基地專家每天觀察大熊貓的發情行為,根據大熊貓“夢夢”的發情進展,及時調整激素檢測方案;4月5日,大熊貓“夢夢”發情達到高峰期。4月5日至6日,在熊貓基地專家的指導下,在雙方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大熊貓“夢夢”與“嬌慶”嘗試了7次自然交配,均因大熊貓“嬌慶”性行為表達不充分而均未成功。4月6日上午9:00,在熊貓基地專家、柏林動物園工作人員與德國萊布尼茨動物學和野生動物研究所專家三方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了雄性大熊貓“嬌慶”的第一次精液采集;同日上午10:11,在大熊貓的受精窗口期,熊貓基地專家、研究員劉玉良為大熊貓“夢夢”實施了人工授精,也是“夢夢”此次發情高峰期內的唯一一次人工授精。隨后,熊貓基地專家將剩余精液進行了冷凍保存,并對“夢夢”進行了人工授精。

大熊貓“夢夢”
北京時間8月27日,柏林動物園的飼養員利用蘋果、熊貓餅干和蜂蜜水成功讓“夢夢”仰躺了數分鐘,在此期間來自萊布尼茨研究所和野生動物研究所(IZW)的Thomas Hildebrandt教授對這只重達92kg的熊貓進行了超聲波掃描。在“夢夢”與雄性熊貓“嬌慶”完成交配后近20周時,繁殖專家Hildebrandt在其子宮內檢測到了微小但強有力的心跳聲。柏林動物園與東柏林動物園的負責人Andreas Knieriem博士對熊貓確診妊娠的消息感到非常高興。“對于像大熊貓這種瀕危物種而言,每一只出生的寶寶都是一份特別的禮物。”熊貓的妊娠期為三個月到六個月,剛剛出生的熊貓寶寶光溜溜的,還不會睜眼,體重占母親體重比例較小,平均體重只有140克。
目前,激素測試結果顯示“夢夢”的行為和胎仔大小均表明夢夢可能將在下一周或兩周內分娩,雙方團隊正在密切關注這位準媽媽的情況,自上周末以來,他們輪流值夜班對其進行觀察。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們將繼續保持適當的距離謹慎觀察“夢夢”。來自熊貓基地的育幼專家謝意與獸醫廖禮慧已對“夢夢”的身體狀況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并與柏林動物園的工作團隊進行了密切溝通與交流。謝意表示,大熊貓“夢夢”目前各項身體狀況良好,她將密切觀察“夢夢”的身體情況。“我們目前正在秘密地觀察“夢夢”,一旦出現任何情況,隨時準備行動。”Knieriem說道。由于雄性熊貓在養育熊貓寶寶方面不發揮任何作用,熊貓爸爸“嬌慶”仍在接受游客的參觀。
通常情況下,熊貓媽媽會生下一只或兩只熊貓寶寶,在極少數情況下,會生下三只。盡管在超聲掃描期間僅檢測到一個心臟跳動,但由于檢查中“夢夢”的配合狀況,仍然存在雙胞胎的可能性。
截止今年,熊貓基地已先后與16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大熊貓科研合作交流,目前正與日本、美國、西班牙、法國、加拿大、德國、丹麥等7個國家開展大熊貓國際合作科研繁育項目。由熊貓基地提供技術支持的境外機構,以僅占1/3的種群繁育了境外2/3的大熊貓,已達32只,是迄今在國外繁育大熊貓成活率最高的機構。
(圖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柏林動物園)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