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貨出山直達4.8億消費者
貴州六盤水紅心獼猴桃成為拼多多農貨節熱銷單品
六盤水果農在獼猴桃果園摘果,為拼多多農貨節備貨
8月21日零點,拼多多“農貨節”又一場秒殺活動上線。來自貴州六盤水的紅心獼猴桃在7分鐘內就賣出3萬枚,9小時22分后30萬枚獼猴桃全部售罄。剛下樹的獼猴桃第一時間發往了全國各地。
信息經濟時代,各類電商平臺層出不窮,拼多多用四年的時間,開辟一條農貨銷售新路徑,市值超過300億美元。根據拼多多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成交總額達到7091億元,年活躍買家數達4.832億。在全國的網購人群中,已有超過一半成為拼多多用戶。
超高的性價比是拼多多吸引用戶的秘訣。在拼多多平臺的引領下,大批網購人群消費領域轉向了農特產品,一種帶有時尚性、娛樂性的綠色農產消費觀念正在中青年人群中形成。而貴州,也在這場熱潮中展示出新氣象,多層面與拼多多形成融合,既有越來越多貴州消費者享受到新電商發展的紅利,也助推本地農業發展,讓黔貨出山走向全國。
消費者:拼多多提升幸福指數
3斤木瓜9.8元、5斤紫薯13塊錢,拼多多的“拼模式”,讓不少年輕人養成了睡前刷刷拼多多APP的習慣。
8月28日晚上10點半,27歲的貴州黔南州長順縣姑娘孔協還沒睡。她躺在床上,拿出手機,打開了拼多多APP,紫薯、木瓜、大蒜,一件件的農產品進入了她的購物車中。在今年8月下旬,這位剛加入拼多多的新用戶已經在平臺上訂購了差不多10筆訂單。
“價格便宜、質量好,又都是日常生活需要的東西,所以就一直在拼多多上買東西了”,孔協告訴記者,她第一次在拼多多上買東西是今年8月20日,之前,她一直認為拼多多價格過于便宜,商品質量無法得到保障,所以拒絕使用拼多多。
8月14日,孔協看到一位微博名為“攝你妹”的博主向網友們推薦拼多多購物平臺,并稱自己在拼多多的購物經歷是一場“真香警告”,于是,孔協對拼多多產生了好奇,下載了拼多多APP。
8月20日,孔協打開了拼多多APP,想看看平臺上到底在賣些什么。首頁里,一條5卷加厚加大垃圾袋只要1塊錢的購物信息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想起家中垃圾袋也所剩不多,于是孔協點擊了支付,用1塊錢的價格購買了垃圾袋。兩天后,孔協收到貨品,發現和自己在超市、其他網購平臺購買的垃圾袋并沒有任何區別。
“我當時就是被1塊錢這個價格吸引了,想試試拼多多怎么樣,所以下單”,孔協告訴記者,這個性價比超乎想象。“這一次的嘗試,讓我開始發覺像垃圾袋、發繩、杯子這樣的生活用品和水果蔬菜,在其他網購平臺購買并不便宜。而我過去,因為不了解,對拼多多也有誤解。”
在之后不到10天的時間里,孔協在拼多多上購買了水果、杯子、拖布等各類物品,還開通了優惠月卡。“杯子我用了優惠券以后,才8角錢;3斤木瓜,也只花了我9.8元;5斤紫薯,拼多多才13塊錢,超市里面一斤都要賣到4.5元了”,孔協笑稱,拼多多幫她實現了“水果自由”。
一次,孔協在拼多多上買來木瓜后,發現其中一個木瓜是壞的,便與商家聯系,商家立即就把錢退給了她。這個舉動讓孔協對拼多多的售后保障有了信心。
拼多多相關負責人此前公開表示,農產品本身是時令化的商品,過去大多是家庭主婦或者老人起早去超市買新鮮的產品,現在通過拼多多平臺,消費方式已經變成年輕人夜晚在網上拼新鮮農產品,農產消費正深度融入信息化的新節奏。
8月26日,孔協在微博感嘆“拼多多有毒,大型真香現場”,“拼多多提升幸福指數”……8月27日,孔協再次在微博點贊拼多多,認為其打開了對生活物品的認知。
在貴州,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進入拼多多的“真香現場”。31歲的貴陽市民張怡曾因為拼多多的價格對其懷有戒備心,當聽說母親在拼多多上買水果之后,還勸母親不要“貪便宜”,而如今,拼多多已經成為張怡家中購買水果的唯一平臺。34歲的遵義市民周曉雅是一個“吃貨”,每天逛逛拼多多已經成為她的習慣,羊角蜜、人參果、西梅、雪蓮果,各種各樣的小眾水果正不斷通過平臺運送到她的家中。
助農:數字經濟開拓農業升級新路徑
7分鐘賣出3萬枚、9小時22分鐘賣出30萬枚。在拼多多平臺上,藏于貴州山區的農特產品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最初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形成直線,為黔貨出山找到新渠道。
拼多多與貴州的淵源不僅體現在人們生活消費領域的“真香升級”,還在助推農業升級方面有著越來越多的探索。
今年數博會,拼多多以“黑馬”姿態亮相。在中國國際大數據博覽會主辦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2018)發布暨中國電子商務年度評選頒獎公益活動中,拼多多憑借引領行業的創新以及突破性的成就,斬獲“年度影響力企業”大獎,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則憑借影響力和前瞻力,榮獲“年度風云人物獎”。
活動中,拼多多副總裁曾懷億表示,拼多多正是基于數據、信息的創新整合與應用,才得以構建全新的零售業態。拼多多的實踐證明,數字經濟為農業、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開拓了全新的路徑。目前,拼多多平臺直連全國農產區超過 700 萬農戶,打造了“最初一公里”直連“最后一公里”的新型農產品上行通道。
在這條全新的農產品上行通道中,貴州的農貨得到了全國消費者的熱捧。來自貴州六盤水的紅心獼猴桃更是在拼多多農貨節上取得了7分鐘內就賣出3萬枚,9小時22分內30萬枚獼猴桃售罄的成績。大批消費者在睡醒之后想搶時,平臺已經顯示“活動結束”。
貴州農貨優質的品質是吸引拼多多平臺和大量消費者的重要原因。為了幫助六盤水紅心獼猴桃這一高原山區特色農產品迅速打響品牌,拼多多對每一單獼猴桃都進行了高額補貼。據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介紹,農貨小分隊曾多次深入六盤水獼猴桃產區田間地頭,調研產品品質,協同商家做好發貨準備,推動各種藏在深山的優質農貨被全國更多消費者品嘗。
同樣得到拼多多助推的還有遵義的茶葉。記者了解到,此前拼多多、聯合利華兩大企業已在遵義開展扶貧合作、推動當地茶葉產業發展。一方面,拼多多將扶貧觸角前延,深度參與支持設立扶貧茶車間,以銷售大數據為“遵義紅”、“遵義綠”扶貧茶提供研發和包裝設計的建議;另一方面,拼多多發揮平臺銷售端的優勢,助推“遵義紅”、“遵義綠”扶貧茶通過電商平臺有效上行。
大數據是貴州的名片,也是電商發展的根本。在信息經濟時代,貴州與拼多多展開合作,降低農戶生產風險,助推貴州農業發展,讓全國的消費者品嘗到貴州的蔬果、糧油。
近年來,貴州省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大數據,已經成為貴州的一張新名片。貴州以大數據為核心驅動的數字經濟發展理念與成果,得到了國內外的認同。在今年的數博會上,拼多多副總裁曾懷億表示,拼多多也是貴州大數據產業的受益者,非常希望能夠加深與貴州的合作。
據曾懷億介紹,農貨上行是拼多多的核心戰略。拼多多采取的“生產—商家—物流—消費者”的模式大大精簡了傳統農產品銷售中“農民—農產品經紀人—大型批發商—商超供應商—大型超市、便利店—消費者”的復雜結構。另外,拼多多還通過“多多果園”等模式以及相應的大數據分析,將消費者的確定需求提前告知農民,降低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為原本分散的農產品整合出一條直達4.8億用戶的快速通道。
今年6月22日,貴州省水果產業發展專班聯合拼多多成立了“多多大學”,旨在通過實戰培訓,進一步抓好水果產銷對接,加快電子商務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學生自主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更多具備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提升貴州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能力。據悉,“多多大學”的成立也是貴州省水果產業發展工作專班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領導領銜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聯席會議精神、啟動夏秋攻勢的具體舉措之一。
未來拼多多不僅會在貴州水果產業重點縣陸續組織培訓,為全省農村產業革命水果產業發展在產銷對接上增添新的動力和活力,還將在“黔貨出山”領域為貴州提供更多助力,讓越來越多的貴州農特產品也加入拼多多的“真香體系”之中。(作者 李慧超)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