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溪:在荒山上種山桐子
原標題:竹溪:在荒山上種山桐子
8月底,竹溪縣水坪鎮大仙裕村山桐子工廠化育苗基地,農工們冒著高溫將溫室大棚里的育苗移栽到附近的大田里。截至9月2日,已移栽幼苗650萬株,可滿足6萬畝山桐子種植。
山桐子是有6000多萬年歷史的古老樹種,有植物界“大熊貓”之稱,其果肉榨出的山桐子食用油,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0.51%,被譽為“樹上油庫”。我省有部分縣市已在種植。“山桐子是速生樹種,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氣候,耐酸、耐低溫,在竹溪栽種比較適合。”湖北旭舟林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蓁把山桐子產業帶到了竹溪縣。他介紹,公司在利川發展山桐子產業時,就想到了竹溪縣,3年前,他到竹溪考察,發現這里多年平均降雨量近千毫米,氣候、土壤條件都適合山桐子生長;在竹溪縣野外調查,也發現了大量野生山桐子。
9月2日,多年致力于山桐子栽培研究的湖北民族大學園藝系主任、教授陳耀兵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說:“我國食用油67%左右靠進口。而山桐子是十大木本油料作物中適宜栽種地區最廣,單位面積產油量較高、油質較好的樹種,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可觀。”
竹溪縣是全國林業先進縣,森林覆蓋率達78%,生態是該縣最大優勢。縣委、縣政府通過多方論證認為,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栽種山桐子是農民穩定脫貧致富、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好項目,不僅可綠化荒山,栽種得當,果實畝均年收入可達6000元左右。竹溪縣把山桐子列為2019年招商引資項目之一。“山桐子生長適應性強,經濟效益佳,收益年份久,大面積發展,為竹溪老百姓脫貧致富建設‘綠色銀行’。”竹溪縣委書記余世明說。
7月底,竹溪縣專題召開山桐子項目推進會,研究加快山桐子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措施。據初步規劃,竹溪縣結合精準滅荒、新一輪退耕還林、次生林改造和石漠化治理,規劃在12個鄉鎮發展山桐子30萬畝,一期發展10萬畝,二期發展20萬畝。規劃建立100個山桐子專業合作社,在各鄉鎮建設初加工廠30個,在縣工業園建精加工廠一座,目標是把竹溪建設成鄂西北山桐子產業發展的集散地,輻射鄂、渝、陜、豫周邊地區,實現集產、學、研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
為使項目盡快對接落地,竹溪縣湖北雙康林農科技有限公司牽手利川市的湖北旭舟林農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000多萬元,在水坪鎮大仙裕村建設占地50畝、3萬多平方米的溫室大棚,工廠化育苗,建設示范園2000畝。項目全部建成后,可育苗4000萬株,每年培育的幼苗,可滿足80萬畝基地種植要求。記者看到,大棚內每個沙盤上,密密麻麻地長滿了山桐子幼苗,足有200多株。大棚外的母本園,今春移栽的苗木已長到一米多高,綠油油的一片。田地邊還有一排野生山桐子樹,是陳耀兵教授從竹溪縣野考發現移栽而來。它們樹干粗壯,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山桐子不僅要在竹溪落地生根,更要在竹溪開花結果。”竹溪縣縣長柯尊勇告訴記者,發展山桐子已成竹溪縣共識。去冬今春,竹溪縣精準滅荒已種植山桐子8000多畝,目前,政府正在研究出臺一批支持山桐子發展的產業政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中朝)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