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網探展筆記】戰機火箭隧道……西博城這場大展邀您“上天入地”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日訊(記者 李丹 文驥 胡旭陽 實習生 聶鎣 攝影報道)2019年9月28日,“壯麗七十年 闊步新時代——四川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開幕。本次大展預計將持續到11月底。大展生動記錄了過去70年,四川砥礪奮進的非凡歷程,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不少市民朋友選擇國慶大假,帶著家人朋友一起去觀展。
據悉,展覽由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都市承辦。展覽分為省級綜合館、市州組合館、時光情景廳3個部分,展廳面積共計超過2萬平方米。
據不完全統計,省級綜合館展出了1000余幅圖片、400件實物,同時有20多個專題片和視頻播放點位,以及7個大型場景展示。省級綜合館從7個方面分別展示黨中央的關懷和四川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建設方面的成就。7個方面的主題分別為“黨中央對四川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從一窮二白到經濟大省 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從封閉落后到全面進步 民主法治建設開創新局面”“從發展滯后到繁榮興盛 文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從溫飽不足到決勝全面小康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從粗放開發到和諧共生 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以自我革命精神 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不少觀展的朋友在現場看到了一個“水陸空”全方位的立體四川。在這里,四川的水運,鐵路、公路、地鐵,以及空中戰機、火箭等領域的相關情況,都有展示介紹。不少市民表示,“以前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現在早就不難了,不僅不難了,而且四川的交通四通八達,你想去哪里都可以。”
據悉,70年來,四川基礎設施大改善,蜀道從此不再難。70年來,從川藏公路、成昆鐵路“五丁開山”的天地壯舉,到天府國際機場“太陽神鳥”的展翅欲飛,從建成新中國第一條鐵路、第二條高速公路,到開拓31條進出川大通道,再到打造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四川交通發展的歷程就是一部力圖沖破盆地封閉、打通對外聯系的奮斗史,有效破解了“蜀道難”變“蜀道通”的歷史性難題,“蜀道暢”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為現實。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僅有成都“四通八達”的地鐵介紹,有港口水運的情況展示,更有戰機、火箭等模型逼真呈現,不少參觀者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每次看到我們國家的科技進步,戰機、火箭等技術領先,我就感覺特別激動。”觀展的王先生直言,自己特別喜歡軍事,但不是很了解,“這次也算是來學習一下,增加知識。每每看到這些裝備,總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此外,四川新聞網記者在大展現場看到,四川創新驅動謀新篇,科技引領大發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在四川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占全國總數的五分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四川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作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之一,圍繞建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打造創新型四川,科技創新環境不斷優化,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科技創新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新中國成立以來,四川省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產業化等方面突破了一大批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了一批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舉足輕重的重大技術裝備和重大創新產品。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省共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27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3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95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88項,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