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首頁  孕期分娩  胎兒發育

“五老志愿者”馮萬治:不忘我初心 樂為下一代奉獻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10-20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馮萬治和孩子們在一起

  人物名片:

  馮萬治,男,漢族,71歲,中共黨員,遂寧市射洪關工委執行主任,第七屆四川關愛明天“十佳五老”評選候選人,從事關工委工作6年。2013年底,接任射洪關工委執行主任后他全身心投入關心下一代事業,不斷強化基層組織,完善工作機制,創新“三居+三個平臺”的關愛模式,傾情奉獻下一代,實現了射洪關心下一代工作跨越發展。

馮萬治為孩子講孝德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19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生 聶瑩 攝影報道)10月的射洪,秋高氣爽。一走入遂寧市射洪太和鎮第一小學,孩子們稚氣的聲音便遠遠傳來。“馮爺爺,你看看我捏的老虎”“馮爺爺,給你看兔子!”“不,馮爺爺,看我的!”一間泥塑教室內,一位老人被孩子們簇擁起來,爭搶著要給老人看自己捏的泥人。這位在孩子堆兒里笑開了花的老人,便是遂寧市射洪關工委執行主任馮萬治。

  “我和孩子們很熟,這幾年我們關工委經常在學校里舉辦各種活動,孩子們每次見到我們也很熱情。”孩子拉著馮萬治的手親切的喊著,馮萬治的臉上也洋溢出幸福的微笑。面前的這位老人,6年來潛心關心下一代工作,在關愛的道路上,他從不落下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

  被問及這樣做的原因,馮萬治說:“我在村小讀書的那幾年里,我的啟蒙老師馬甫坤老師對我非常關心,讓我萌發了想同他一樣做一位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人民教師的想法。”馮萬治對記者講道,“之所以退休后還繼續在關工委工作,也是因為關心下一代工作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我有責任、有義務竭心盡力去干好它。”

孩子們給馮萬治展示自己的泥人

  勇挑重擔足跡遍布射洪

  “一開始,接手射洪關工委工作的時候,我的家人還持反對態度。”馮萬治回憶到最初,“不僅是我的家人,老朋友們也對我說‘退休了,就該享享清福,不用這么累。’”然而,作為一名老黨員,那時的他并沒有打退堂鼓,而是頂著壓力,一邊做著家人的思想工作,一邊投身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

  為了盡快熟悉業務,馮萬治先后深入鄉鎮、街道、村、社區、學校、企業調研,足跡幾乎遍布射洪;同時,為了增強隊伍活力,他多方動員了一大批剛退休的老同志加入關工隊伍,也積極推進射洪關工委的班子成員年輕化,組建了5個關工委工作指導組。

  在人員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后,馮萬治開始致力于解決基層關工委經費不足的問題。通過他多方奔走、積極呼吁,射洪黨委政府對關工委工作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了更大的支持。與此同時,他帶領著關工委的同事們不畏酷暑嚴寒,多次奔波于成都、德陽、貴州、昆明等地,深入30多家企業,宣傳關愛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8月,遂寧市關心下一代基金會射洪工作站正式成立。

  五年來,基金工作站募集關愛基金549萬元,堅持“不動本金,只用增值部分”的原則,多次牽頭與相關部門、愛心企業協辦公益,共襄善舉。聚焦貧困家庭青少年,深度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積極實施六一留守兒童慰問、金秋助貧困學子圓大學夢、暖冬幫扶困境青少年、救助重病兒童等關愛項目,惠及貧困青少年4950余名。

  建設“三居三平臺”延伸關愛觸角

  “如果用比喻的手法,‘三居’關愛工作小組就像是毛渠的最后一公里,修好也就連通了關愛的最后一公里。”

  提起“三居三平臺”,馮萬治的言語里難掩自豪。為了擴大組織覆蓋面,他依托“黨建帶關建”,鞏固發展基層關工委1058個,“三居”關工小組5813個,射洪參與關工工作的五老志愿者3.3萬余人。他創新建立“三居+三個平臺”的關愛工作模式,在城鄉居民小組、居民花園、居民院落里,建立起關工組織。“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就地就近組織大批老同志參加關工小組,大家面對面、點對點地做關心青少年工作,不僅接地氣,同時關愛成效也非常明顯。”

  除去“三居”關工小組,馮萬治還組織搭建了“貧困青少年幫扶平臺”、“重點青少年幫教平臺”以及“主題教育活動平臺”。在幫助貧困青少年的同時,對于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們進行引導教育,還在射洪開展孝德主題教育,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對青少年們進行教育和熏陶。

  “你們看看,他現在已經光榮入伍了。”馮萬治對記者展示手機里一張軍人的照片,照片中的人是太興鄉的小文,“他母親出走,父親在外打工多年沒有回家。多年來,小文只能與爺爺奶奶生活,已經是事實孤兒。這就導致了他心理自卑,性格孤僻,一度厭學逃學。”在了解到小文的情況后,馮萬治表示:“我們不能讓他就這樣消沉下去,一定要幫助他走上正確的道路。”

  馮萬治和關工委同事一邊與小文聊天,幫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另一邊與學校老師多方面溝通聯系,幫助小文找到適合的人生道路。通過重點青少年幫教平臺的努力,“他不僅成長為‘四川省美德少年’,現在還是一名優秀的軍人。”

  此外,馮萬治還發動五老文藝愛好者用藝術的形式傳播美德愛心精神文化。這支志愿者隊伍冒著烈日,頂著寒風,進社區、進農家、進企業、進學校,把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藝術地展示在觀眾面前,成功打造《托起明天的夢》《孝行天下德惠子孫》《貫徹十九大精神打好脫貧攻堅戰》三臺獨具地方特色全方位反映關工工作的大型文藝節目,演遍射洪城鄉、學校,贏得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贊揚。

  六年來,馮萬治從未停下自己的腳步,不計報酬,甘獻余熱。有朋友關心他說:“七十開外的人了,何必還忙著,好好耍,享清福吧。”但馮萬治說,“每當想起馬甫坤老師病逝前的那句‘我教了一輩子書,很平凡,很清苦,但我不后悔,值!’我的心臟就會砰砰跳動。而我的初心則告訴我,生命猶存,關心下一代的使命就還在。”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