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ia saint圖片大數據驅動工業新變革 2017中國工業大數據峰會杭州召開喝蜂蜜水會胖嗎
中新網杭州5月5日電(倪追風)5月5日,為加速中國工業與大數據深入融合,驅動產業創新,“2017中國工業大數據大會暨錢塘峰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工信部軟件司副司長李冠宇在會上表示,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消費大國,擁有豐富的工業大數據資源,培育數據驅動的新型工業體系,對加強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次大會,由工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互聯網協會、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蕭山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浙江省工業經濟聯合會、浙江省企業信息化促進會等單位承辦。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與核心,大數據在近年來受到政產學研各界聚焦,尤其在工業領域,大數據正成為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突破原有路徑的助推器。
工信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指出,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重要方針。其中工業化起著主導和支撐作用,信息化發揮著驅動和引領的作用,而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是信息化的重要內容。
2016年6月國務院正式出臺《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在制造業領域推進工業云和工業大數據的應用。2017年1月,工信部印發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業大數據成為了工信部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成為了促進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的主推工作。
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何正確認識大數據,如何將大數據融入原有體系,如何合理利用大數據,如何通過大數據來實現自身轉型升級,仍然是許多傳統工業企業的困惑。
到底什么是大數據,如何正確認識大數據?對于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徐宗本在會上做了解讀。
“數據是資料的數字化,而資料就是生產過程、管理過程,乃至經濟、社會、生活過程的記憶。”徐宗本表示,隨著信息獲取的發展,數據不斷增加,最終從量變到質變,使人們能夠看清數據背后所體現的價值。甚至到某一刻開始,人們可以只看看一些局部數據,就能知道它背后的故事。這個量就叫數據的臨界量,凡是對一些問題積攢的數據量超過這個量,就叫大數據,反之則不叫大數據。
同時徐宗本還強調,擁有數據是企業利用大數據轉型升級的基礎。對此,國際大數據分析大會主席、IE云智能科技首席數據官Dr.ChristophSchubert十分認同。
Dr.ChristophSchubert表示,IE云智能正在幫助很多中國企業去認識和使用大數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傳統工業企業沒有數字化。沒有數字化,就沒有數據,要發展大數據更是不可能。所以這樣的企業首先需要穩定的過程化,然后接入數字化,最終實現大量數據獲取。
“現在大數據提的很多,但很多工業企業還感受不到大數據帶來的價值,這與很多企業沒有數字化或者對數據的挖掘不深有很大關系。”鼎捷軟件副總裁馮宏麗認為,中國的工業企業需要深入垂直細分行業去挖掘。數據最終會呈現出問題,挖掘數據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應有的價值,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決策,找到企業自身瓶頸。
她舉例,曾為一家做手機備用電池的企業做數據服務,但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隨著電池與手機一體化,備用電池逐漸被市場淘汰,而手機外殼、貼膜等配件市場正在快速興起。這樣的數據就能為企業提供很好的未來發展決策。
當前,信息技術引領的變革已經席卷全球。在信息技術產業高度發達的中國,工業領域,信息、數據和其他工業原料的融合,更是不可逆轉。“中國制造2025”更旨在通過信息技術,促使中國制造業彎道超車,進入全球制造業第一方陣。
工信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教授楊學山指出,中國制造業要進入全球第一方陣,不是幾個企業的事情,而是大部分企業要邁進第一方陣。
楊學山認為,在中國工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形成了路徑依賴。而如今正處于路徑要發生變革的時候,如果我們的思維方式、思想方式依然留在工業革命時期,留在已經取得的經驗、認識上,我們要十分小心路徑依賴帶來的后果,很多企業由于這種路徑依賴而在后面的賽道中摔下來。
此外,為建設工業大數據公共服務云平臺、建設錢塘工業大數據中央廚房、打造國家級工業大數據產業集聚基地、開展浙江工業大數據“十百千工程”、開展浙江工業大數據人才培養“千人計劃”,浙江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也在本次會議期間發起籌建。(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