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教育局長“靈魂兩問”:疫情告訴我們什么?我們該努力成為怎樣的人?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2-17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標題:教育局長“靈魂兩問”:疫情告訴我們什么?我們該努力成為怎樣的人?

“如今的‘疫情’是命運給我們上的一堂特別的健康教育課、人生幸福課,讓我們靜靜在家里,去體會擁有健康的可貴,去體會與家人在一起團聚的幸福,去體會人世間的溫情和真愛。”

2020年2月10日上午,浙江省寧波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朱達作為線上主講老師,跟全市的中小學生分享了他的思考和感悟。

這堂網課,朱達發出“靈魂兩問”:“疫情”告訴我們什么?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

為了那段非凡意義的日子

文|寧波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朱達

同學們好!

我是寧波市教育局局長朱達。同學們一直待在家里“抗疫”,一定憋壞了吧。這個寒假可以說是百年不遇。為了配合疫情防控,同學們在家里學習、鍛煉、休息……疫情讓我們“宅家”,給了我們和父母親人充分交流的時光,也給了我們對許多問題深入思考的機會。為了實現“停課不停學”,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們將通過網絡課堂,開啟特殊的學習生活。

這段日子,我也有很多話想跟我們的同學們說,希望你們健康,希望你們的家人和周邊的人健康,希望你們在家呆得好好的。今天趁這個機會,我想探討兩個問題。

01

第一個問題是:

“疫情”告訴我們什么?

“疫情”告訴我們該怎樣愛護自己和人類。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是非常寶貴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疫情”之下,我們務必要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強大的免疫力是抵御病毒的最有效屏障,因此,要養成健康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面對病毒,要用科學的措施和方法,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對自己負責、對周圍人負責、對人類負責,是每個人的責任。

作家史鐵生曾說過:“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今天,在我們放棄出行、帶上口罩、宅在家里的時候,會更加明白這樣的體悟,會更理解那些靜好的歲月里,我們本來擁有的幸福。

如今的“疫情”是命運給我們上的一堂特別的健康教育課、人生幸福課,讓我們靜靜在家里,去體會擁有健康的可貴,去體會與家人在一起團聚的幸福,去體會人世間的溫情和真愛。

“疫情”告訴我們該怎樣愛護大自然。

本次疫情不但引發了人們對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也引發了人們對城市安全、人居環境、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在生態文明時代,我們必須認真思考:人類該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對待野生動物?如何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公共環境,守護共同的家園?這儼然成為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必修課。

恩格斯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恩格斯的這句話說明了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同時必須敬畏自然、呵護自然,更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

野生動物是大自然的生靈,我們對其應懷有一份敬畏之心。敬畏不是示弱,而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肆意踐踏自然規律,必然招致自然對人類的懲罰。我們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愛護動物,絕不任意殺戮和食用野生動物。

“疫情”告訴我們該怎樣愛護我們的國家。

多難興邦,磨難造就偉大的民族。剛剛過去2019年,對于闊步走向偉大復興的的中國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我們為共和國70年的輝煌成就喝彩,被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震撼。但我們也經歷著中美貿易戰、香港的反修例風波等事件。沿著歷史的長河上溯,無論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還是鴉片戰爭近180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的不幸和苦難。災難,當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災難,砥礪了我們的斗志、凝聚了我們的力量、讓我們患難與共、眾志成城。華夏文明五千載,歷經無數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并沒有屈服,更沒有倒下,而是斗志彌堅,愈挫愈勇,愈挫愈奮,一次又一次地從艱難困苦中挺了過來,不屈不撓地實現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團結精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團結一心,共克時艱。這是深植于中華民族血脈的同胞情義,是守望相助的14億人面對無情病毒書寫的人間溫暖。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我們團結奮戰。在這場人民戰爭中,從城市到鄉村,從內陸到邊疆,14億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與病魔展開搏擊。廣大人民群眾響應黨中央號召,自覺聽從疫情防控安排,行動起來、組織起來、凝聚起來,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共同構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更有一批醫護人員和愛心人士的大愛情懷,構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形成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

多難興邦是一個沉重的詞匯,忍辱負重是其不可或缺的內涵。我們國家和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追求更加美好生活是一個歷史上曾長期走在前列的古老文明大國對基本尊嚴的訴求,這種尊嚴別人給不了,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靠14億人民凝聚起來的磅礴力量去奮力爭取!

02

我講的第二個問題是:

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們究竟要讓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大家能成為人上之人、功成名就。要實現這一目標,很多家長希望大家能上名校,能得高分,這種愿望本身沒有錯,但是眼中如果只有分數,只有升學,那就不對了,錯把成才當成長,錯把教學當教育,錯把金榜當樣榜。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并不是那么功利,教育的本質正像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說的,那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注重人格、引領發展、奠基幸福。

當前,我們即將步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同學們將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018年9月10日,我有幸在北京參加了全國教育大會,會議殷切希望我們青少年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念。朱熹說,百學須先立志。一個有成就的人,總是把自己的努力、抱負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同學們要把自己的學業、成長、就業、創業與立志結合起來,把國家的目標、社會的價值和個人的追求統一起來,既有現實擔當又有遠大理想。“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二是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自己家園以及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愛國主義需要有家國情懷,絕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里唱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種危險可能是外敵入侵,可能是重大自然災害,也可能是像現在這樣全民族“抗疫”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更加緊密相連。那一個個增長的確診數字和死亡數字,關乎你我,那是一個個同胞與死神抗爭的哀嚎與痛苦,那是一個個生命之星隕落的教訓和啟示,那是一個個家庭的焦慮和破碎。雖然我們現在只能呆在家里,但心手相連,我們需要高尚的情懷,需要完善的人格,也需要正義、無畏和同情。因此,同學們,愛國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情感。

三是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

從一個人來講,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是基石。著名詩人但丁說過:“道德常常可以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一個人即使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如果有才無德,思想不端正、作風不正派,不可能成為國家和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也必定難有大的作為,甚至會走入歧途。無數的事例說明,做人、做事、做學問,做人是第一位的。一個不關心他人、不關心社會、不關心國家,缺乏應有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的人,他們成長以后怎能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怎么能去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

對于一個人來講,加強品德修養,既有個人品德,也有社會公德、熱愛祖國和人民的大德。同學們要努力在品德潤身、公德善心、大德鑄魂上下功夫,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踏踏實實修好品德,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四是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

學習是同學們的天職。同學們要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既要重視知識的寬度,也要重視學習的深度, 做到敏于求知、勤于學習、敢于創新、勇于實踐,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同學們還要關注世界形勢及其發展變化,成為具有中國情懷、全球視野的人才,不僅能肩負起建設祖國的使命,而且能承擔起為世界、為人類作貢獻的責任。

五是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

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社會是最好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多屬“獨生一代”,在長輩的呵護中成長,吃穿用住基本不愁,經風雨、見世面、經受磨煉的機會更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礪志毅行,每個人只有在酸甜苦辣的體驗之中,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培育高尚人格,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塑造良好的健康個性,才能成為棟梁之才。溫室里的花朵雖然嬌艷,但絕不會長成參天大樹。同學們知識的長進、人格的健全、品德的修養,不僅需要“有字書”中的理論知識作指導,更需要從實踐的“無字書”中汲取營養。無論什么時候,奮斗精神都不能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六是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

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全面發展。同學們要培養綜合能力,學會自我管理、學會同他人合作、學會過集體生活,激發好奇心、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要注重創新,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實踐,成為創造之人,以創造之人才造就創新之國家。

同學們要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未來能夠在多元文化環境下工作的一定是體格健壯、身心健康的人。毛主席說過:“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運動和體育伴隨著整個人類的進化和文明史,同學們期望擁有的優秀行為素養與精神內核都能在體育運動中找到,比如勇敢、樂觀、堅韌、守序、團結等等。希望同學們在體育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

美是純潔道德、 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如果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沒有童話、歌謠和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鳥叫蟲鳴,如果青少年的心靈世界沒有動人的音符和豐富的顏色,如果青少年沒有藝術愛好和藝術修養,不可能全面發展。

福蘭克林曾說:“勞動是幸福之父。”勞動可以樹德、可以增智、可以強體、可以育美。希望同學們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同學們要堅持每天一小時參與家務勞動,養成勞動習慣,學會勞動、學會勤儉。

同學們,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相信如期而至的不止是春天,還有疫情過后平安的你、健康的你,更加樂觀陽光的你、更加堅韌自信的你!希望大家度過一個寧靜、健康、充實、友愛的特殊寒假。

(本文由教師幫-小磊哥推薦,選自微信公眾號“教育之江”,版權歸原創作者寧波市教育局局長朱達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