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子里,老師們的這些故事溫暖又感動
疫情時期,老師們在前線和后方用行動貢獻著自己的戰“疫”力量。
今天,一起來讀讀這些溫暖又感動的故事↓↓↓
01
擔 當
懷念有求必應的“武漢爸爸”
△ 內蒙古醫療隊淚別“武漢爸爸”
武漢疫情嚴峻時期,一批批醫療隊從祖國各地趕來馳援武漢。得知當地組建援漢醫療隊志愿服務團隊時,武漢市第十七中學副校長戴勝偉第一個報名。考慮到他年齡偏大且身體狀況不太好,組織上提醒戴勝偉慎重決定,他絲毫沒有動搖, “我是黨員干部,而且在學校一直分管后勤服務,對這個工作熟悉”。
為了將內蒙古醫療隊60余名隊員的后勤保障做好,戴勝偉在工作中可謂事無巨細,集酒店前臺、服務員、保潔員、交通調度員、水電工、搬運工等角色于一身,24小時全天候為醫療隊員們提供服務。3月30日下午,戴勝偉正忙前忙后地籌備歡送事宜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倒在了醫療隊離開的前一天。
驚聞噩耗,內蒙古醫療隊隊員們泣不成聲。他們寫下這樣的文字,來懷念這位戰友和親人 : 您是千千萬萬英雄武漢人民的縮影……敬愛的父兄,您故去了嗎?不,您依然在我們中間!
02
熱 血
第一時間向學校遞交請戰書
“我可以搬運救災物資,可以當司機,勝任一些基礎性工作。現特向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組請戰, 本人愿赴一線,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全身心投入到保衛人民的戰斗之中,踐行一名黨員干部的職責。”
武漢市蔡甸職教中心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組成立后,80后黨員教師余磊第一個遞交了請戰書。 緊接著,防控小組負責人的案頭又多了一份請戰書,請戰人叫李紅兵,是一名52歲的黨員教師。他請戰到火神山第一線參加戰斗,想憑自己的專業為黨和人民作出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03
榜 樣
用行動向孩子們詮釋“志愿者”
三年來,武漢市漢陽區玫瑰第二幼兒園老師吳炎坤每天準時給孩子們線上講繪本故事,可最近播放的故事都是提前錄制的, 因為在 疫情最危急的時刻,他毫不猶豫地投身到了青年志愿者的行列。
當小聽眾們好奇地留言,問“什么是志愿者”的時候,這名二十四歲的預備黨員教師,用行動給孩子們做出了解釋。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的倉庫, 將一噸噸消毒水卸下,一件件醫療設備運放到指定位置......這樣的志愿工作,吳炎坤常常從白天做到晚上。
04
感 恩
帶孩子在歌聲中表達祝福與感激
疫情當前,北京市石景山區愛樂實驗小學愛樂金聲合唱團的老師通過手機微信帶領合唱團的孩子們,用歌聲為每天的生活增添陽光與溫暖,讓大家學會感恩,做一名有責任、有擔當的新時代優秀少年。
孩子們用一首《聽我說謝謝你》表達了對國家的支持和熱愛,表達了對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奮戰在一線所有工作者的敬佩與感激。
05
責 任
初三年級老師背著孩子上網課
由于探親被滯留,孩子太小沒人照顧,上網課時,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任橋鎮民族中學“90后”鄉村教師羅銀艷便把孩子背在身上。孩子有時會哭鬧幾下,但學生們絲毫不受影響,只是認真聽課,并做著筆記。
“一周上四節數學課和四節化學課,每節兩小時,化學課是3個班一起上。白天上課,晚上批改作業,哄孩子睡著以后,還要忙著備課。”她介紹, 雖然有時會有些累,但看到學生在聽懂知識之后,在評論區打下的一串串“1”,感到很欣慰。
“我帶初三年級畢業班,不能耽誤學生學習。”羅銀艷表示, 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盡一個教師的職責,教好每一個學生。
06
堅 守
“實在是舍不得停掉教學”
援鄂期間,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黃衛醫生,利用輪休時間,為學生們上了一堂專業網課。酒店大堂,一臺筆記本電腦、一部手機、一副耳機,這就是黃衛老師開展網絡授課的全部裝備。
延期開學期間,學校附屬第一醫院落實“停課不停學”部署,安排教師開展網絡授課。正在武漢抗疫的黃衛主動要求按原計劃承擔教學任務,他說, “我既是醫生,也是老師。實在是舍不得停掉教學。”
疫情發生以來,黃衛多次請戰支援湖北。“這對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黃衛說,“在國家遇到這么嚴重的疫情時,作為醫生應該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沖鋒在前,做好表率。”
本文由“文匯教育”推薦,選自“微言教育”,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 標簽:麗華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