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柳袁照:建議校長戴著口罩在教室坐一天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4-19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標題:柳袁照:建議校長戴著口罩在教室坐一天

圖片來源于網絡

【柳袁照專欄】

這個時候,建議校長戴著口罩在教室坐一天

原創作者|柳袁照(北大培文學校總校長、江蘇蘇州第十中學原校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本文為柳袁照校長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柳袁照(ID:Liuyuanzhaobazi)”,校長傳媒獲得原創作者授權發布

疫情殘酷。封閉已久的中小學終于陸續開學了,往日的校園又要歡聲笑語了。不過,開學談何輕松,社會各界支持,學校教職員工全力以赴,各項防護工作,力求做到萬無一失,真是從未有過的壓力與辛苦。

這個時候,我還要提一個小小的建議:開學之后的某一天,校長能放下手頭的事情,靜下心來,坐到教室里去,坐一天。盯住一個班級,忘掉自己的身份,暫且轉變一下角色,自己就是教室里的一個學生。按照課表,與同學在一起,課間休息在一起,上廁所在一起,午餐在一起,假如有晚自修的,晚自修也在一起。戴著口罩上課、下課,切身體驗一下。

葉圣陶有一篇文章,叫《枯坐聽講》,他認為教育有一個毛病,大家都沒有發現:學生枯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十六年,是很痛苦的事。他說:

“直挺挺地坐在那里,誰也不會維持很長時間。曲一曲腿,伸一伸腰,當然覺得好挺挺地坐在那里。桌椅之間那么局促,任你怎么坐也不得舒服。支著頭,斜著身子,照理是不許可的,就是支著頭,斜著身子,時間長久了,還不是疲憊得要命? ”

我曾經在一個教室里,從早晨到傍晚,即從進校到離校,都與一個班級的同學在一起,體驗他們一整天的課堂生活。老實說,有些課要想不打瞌睡、要想不走神,是不可能。正如葉圣陶所體會的:

“不要說講的是課本上的東西,就算,但是接下去還是講的最有趣的故事,譬如《天方夜談》, 或者唱的最好聽的歌曲,譬如各人心目中所認為名家的所唱的名歌,連續聽上一兩點鐘,大概也要厭倦了。”

說了多少年了,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課堂要生動活潑,要有趣,要有學生思維的空間與動力,談何容易?除了評優課、觀摩課、公開課、檢查課,有多少不是以講解為主的“灌輸課”?有些老師講課生動,有些老師只會照本宣科,老師講的書上都有,看看書也會了,讓學生筆挺挺地坐著,還不能開小差,不是要學生命嗎?

當下,除了這些之外,還要戴口罩上課。從天亮走出家門開始戴口罩,到天黑回家可以揭下口罩,要多少時間?課堂上戴口罩上課,我們校長不要看成是小事。口罩戴了要真正有用處,能防疫,病毒來了,真能抵擋得住,而不是走形式。學生一般都是不自覺的,大、小孩都如此。據我知道,有些孩子戴口罩是戴給老師看的,一眨眼脫下來了,一眨眼又戴起來了。下課只有十分鐘,特別是女生進廁所,保持距離排隊來得及嗎?解手之后要洗手,同學之間要有距離,來得及這樣從容嗎?

再說,學生這樣一整天、一整天地戴口罩受得了嗎?春天還能忍受,天熱了呢?要有“放風”時間,讓學生到空曠處可以拿下口罩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怎么排?作業怎么布置?多少量才合適?等等,這些細節,看似小事,其實是大事。

生命第一。師生的健康、安全是來不得半點疏忽大意的。這時候教育管理者的辦學境界,是最能呈現真實狀況的。平常傾心于分數升學率還不至于關乎“性命”,當下可不是鬧著玩的。有的人腦子里還是分數第一、升學率第一,很危險的。趁別人防疫,說要彎道超車。彎道超車,你超什么車?你要以你的功利去超越師生的生命嗎?

校長等管理者,應該聽從上級部門、領導的話,布置什么做好什么,是責職。但僅做好這些還是很不夠的。要深入到師生中去,根據實際情況、實際需要,確定工作的重點、難點。不追求形式,不滿足應付檢查,不留有安全隱患。葉圣陶說:“人家往往夸說受教育是一種高貴權利,但是,站在學生的地位,替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就覺得受教育是一種刑罰”,平常時學生已經受不了了,何況這個艱難的特殊時期,僅戴好口罩這件事,就夠難的。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們的責任重大啊。

最后講一個寓言故事。某時某地有一座雕像,很著名,來觀賞的人絡繹不絕。雕像自己沾沾自喜,為自己的形象、姿勢而驕傲。一天來了一個小孩,走到了雕像前,雕像有兩面,一面朝著未來,一面朝著過去。小孩問:你為什么有兩面?雕像說:朝著過去,說明我有歷史,底蘊深厚;朝著未來,說明我有前程,我有遠方。小孩又問:那你的當下呢?你怎么沒有當下?雕像聽了,轟然倒塌。因為它被問住了,它沒有當下。這個寓言,對我們學校也適應。我們經常沾沾自喜,我們有過去,做出了那么多成績;我們有未來,我們有理想有規劃。但是,假如當下疫情中開學,做不好這篇文章,忽視了生命,那是試金石,學校的聲譽要轟然倒塌,校長的地位、形象也要轟然倒塌,剩下的將是空無。

2020年4月13日于石湖

延伸閱讀:

當下校長也多是無奈,代人受過的多,“戴口罩”亦是

昨天,我寫了一篇《建議校長戴著口罩在教室坐一天》,發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有些忐忑。我朋友圈內校長比較多。我知道校長不容易,也嘗到過校長甘苦的滋味。原文不僅僅只對著校長,我是對局長、校長一并提出的建議。臨到發文,把局長拿掉了。校長負責制,盡管平時做不到,但是在這個隨時隨地該負責任的時刻,還是強調校長為好,讓校長更有使命感。

我猜想校長朋友們會生氣,可是出乎意料,幾乎都贊同我的建議,幾乎都與我有同感、認同我的觀點。由此,我又感覺有話要說。校長當下既重要又不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并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一切都是由“上、下、前、后、左、右”,所安排好的,校長只是鐵軌上的車,沿著軌道就行了。而一旦翻車、誤點,卻是校長的責任。

比如中小學生戴口罩上課這件事,一定是萬不得已的辦法。學校總不能關門,學生總不能關在家里,學生進課堂能不讓戴口罩?誰敢做出不戴口罩進課堂的決定?校長有決定權嗎?局長也沒有這個拍板權。這是“勢”,恢復開學是“勢”,進課堂師生“戴口罩”也是“勢”。有一個成語叫“勢在必行”。“勢”是什么?“勢”即無法避之之力量,或環境、或輿論、或氣息,或行政手段、或管理制度、或不可抗拒自然之力,等等,這些或稱之為“文化”、或稱之為非文化。開學師生不戴口罩,萬一有事、出了事怎么辦?戴了口罩同樣有事、一樣出事,責任就不一樣了。這個“口罩”,從某種程度上說,既是防御病毒的“救生罩”,又是責任自救的“護身符”。

我提一個小問題:師生健康都沒有問題,為何要戴口罩?再提第二個小問題:假如師生中出現疫情,現在這樣戴口罩的實際情況,能抵御得住嗎?《建議校長戴著口罩在教室坐一天》發布后,許多老師說:校長坐一天有什么用?該讓局長以及其他決策人來坐一天。單靠現在這樣的檢查是看不到實際情況的,有的學校要求師生在校園內不得拍照片,怕照片流出惹事情。平時搞點形式也罷了,到了性命交關的時刻,還守住形式主義可才是要出大事的。

由此,我想到的另一個問題:校長無奈,多替人受過。這是我本文所要特別強調的,校長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教育部門提倡素質教育(至少在公開的場合),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注重素質教育的典型,臺面上不講升學率、不講分數。但是屬地父母官主要是看升學率、分數,假如高考沒考好,一定會認真嚴肅毫不留情地處理。校長兩難:沒有分數地方上過不去,人、財、物都是地方管的,不能得罪。一定要抓分數,死揪。沒有素質教育的經驗做法,條線上過不去,會說校長辦學思想不端正,不是真正地辦學校。只要某一方面做不好,都是校長的責任。常說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怎么能調和?一個朝南走,一個朝北走,怎么能走到一起?

疫情期間上課也是如此。有很多的問題和矛盾,都擺在那里,校長做好了,是應該的。沒有做好,盡管是決策問題,也要校長承擔責任。為了應付檢查,即使在如此嚴峻的防控形勢下,不得不花大力氣應付形式主義,以及形式主義的檢查。無效的事情為何這么多?習慣使然吧。講到“習慣”我想起了葉圣陶,他的話大家都會聽,至少他的家鄉的我們蘇州人會聽。葉圣陶說,教育就是養成習慣。中小學是養成孩子公民的習慣,大學是養成孩子專業的習慣。老師呢?中小學老師本身需要在教育中養成什么習慣?校長在學校教育管理中養成什么習慣呢?

我可以放開來說么?我以為當下的校長,除了其他應知應會,除了需要具備的素質素養,還要養成“做加法”的習慣。對上級的要求、指示,無論塊上的、還是線上的,要不折不扣地完成,養成習慣一。再根據實際,不管上級有沒有布置,做點實事,不問東西,問心無愧,習慣二。多鼓勵,鼓勵學生、鼓勵老師、鼓勵家長,也要多鼓勵局長、市長、廳長……,多一點激勵手段,這樣工作開展起來會順暢得多,習慣三。

清朝康乾時期有一個人叫尹文端,很得皇上的寵愛,特別是雍正,信任有加。尹炙手可熱,說一句能頂九千句了。他有一個學生,后來成了大名士,叫袁枚。袁枚學成之后,赴任。尹老師問他都準備了些什么?”袁同學回答:“弟子也沒有什么,則是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尹老師摸不著頭腦,有點不高興。就說:“你小小的年紀,就學會了這一套,還能做出什么政績?袁同學馬上解釋說:“老師,您不知道啊,當下社會風氣都喜歡戴高帽子,像您這樣正氣、正直的人稀罕啊!”尹老師聽了此言,很開心。袁同學竊喜,第一頂高帽子已送出了。

我所說的學會“做加法”,就是不要輕易否定別人,否定是減法,肯定是加法。“加法”可以成為“激勵”手段,誰不希望被肯定、被激勵呢?校長在自己特殊的位置上,能應付、應對各種事情、各種問題,身邊多些“帽子”,隨時隨地送出去,可能也是辦法。多給別人戴高帽子,養成習慣,看起來境界不高,不過比較適用。

葉圣陶在另一篇《愛好和修養》文章中,說愛好與修養。在“習慣”之上的,是“愛好”,“愛好’的境界一定比“習慣”要高許多。葉圣陶說:

“單是自認愛好是不夠的;既說愛好,必須真個愛好。對于無論什么事物,要能真個愛好,都得逐步逐步的修養;修養越有進境,愛好越見真切。若不在修養方面注意,你自己雖然愛好,雖以為這愛好發于本心,其實只是盲目的,被動的。”

昨天,有些校長與我說,你提出了問題,但是,你說怎么解決呢?你怎么不拿出一點解決的辦法?今天,我舉歷史上“袁枚赴任”典故,是不是可以作為辦法?許多人一定不屑于這樣做。真好,那么,我們按照葉圣陶所說的,完成我們的“愛好與修養”,即大愛,愛教育、愛學校、愛師生,如此還有什么委屈不能承受呢?還有什么無奈不能自我調解呢?葉圣陶說:“一個人過生活,本該認真和踏實,對于自己和他人,都要對得起,都要無愧于心。一般的修養,目標就是如此”(《受教育跟處理生活》),引申一下,一個校長管理學校,本該認真與踏實,對于自己與師生,都要對得起,都要無愧于心。校長的修養,目標也該如此。

2020年4月14日于石湖

本人亦叫“八子”,或“江南八子”,因而亦可稱為“八子的世界”,應該有山有水,有風有云。應該有教育的靜謐與教育的行走。應該有教育與詩的旅程。應該有校園與園林合二為一的美妙。是一個虔誠的卑微著的世界,有我們平常人所具有的一切美好。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