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后感怎么寫?這份寫作指南請轉給家長(附往年優秀觀后感)
9月1日晚8點,2020年《開學第一課》已在央視綜合頻道正式播出,“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開講,“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授課,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壓軸,央視Boys康輝、撒貝寧、尼格買提、朱廣權主持……
每年,全國中小學生集體上完《開學第一課》,還有一項有意義的作業,那就是寫一篇觀后感。不知道該如何寫觀后感?不要怕!中教君為各位同學提供一份貼心的觀后感寫作指南,快來一起看看吧!
1
寫作技巧篇
觀后感,即觀看完電視、電影等作品之后的感想、感悟、啟發。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觀后感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
觀后感,“觀”是基礎,重點是“感”。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也可以是受作品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還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
寫觀后感,重在寫“感”: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后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寫觀后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應占全部內容的一半以上。
寫觀后感,離不開“觀”:有的同學寫觀后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后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要讓“觀”和“感”相吻合,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
寫觀后感,要聯系實際: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第一部分:時間+事件+核心感受
可簡單記敘你在什么時間觀看了什么節目,節目主題、形式是什么,你觀看后心情如何,用一句話概況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第二部分:簡要概括節目主要內容
簡單敘述《開學第一課》的主要內容,節目分為幾個篇章,有哪些節目形式。幾句話即可,切忌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
第三部分:選取你印象最深刻的內容進行描寫和議論
用相對比較濃重的筆墨描寫的給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一兩個情節,可以借助講述人的語言進行具體的描寫,注意寫出你當時看到這些故事情節時的心情。緊接著,你要結合生活實際發表你的評價、感想。在結尾扣題,最好可以升華一下主題。
做到以上幾點,一篇觀后感基本就寫出來了。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不一定按照固定模式來寫作,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整,詳略得當就好!
2
寫作素材篇
鐘南山: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
在2020年《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鐘南山院士結合個人成長經歷和真實感悟,講述自己在戰火中出生、在父母影響下學醫從醫、在“非典”時挺身而出,以及在新冠疫情發生時奔赴武漢一線的故事,激勵年輕一代熱愛生命、敢于擔當。
“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關閉了離漢通道,這座英雄的城市,經歷了整整76天、1814個小時的封鎖,換來了讓中國至少減少感染70萬人。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首先抓住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
節目中,鐘南山擲地有聲地說道:“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么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
來自湖北的王睿同學,通過云課堂連線的方式向鐘南山表達了致敬,并立志要成為一名向他一樣有擔當的醫生,而鐘南山也在節目中向他表達了鼓舞和期許。鐘南山表示,中國的醫生從來都是好樣的,因為越到最艱苦、最困難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醫生的本色,希望以王睿為代表的年輕一代能夠“敢醫療,敢實踐,敢說話”。8月24日,王睿收到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了鐘南山院士的校友,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醫學之路。
張伯禮:我們中華民族是個英雄的民族,她是在磨難中成長起來的。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為大家講述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與疫情抗爭的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大規模疫病流行有大約三百多次。中華民族本著對生命健康的堅守,在一次次的磨難中迎難而上,努力探索著應對疫情的辦法。
早在《漢書》中就有記載:“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提出將“隔離”作為防疫的重要舉措。在今年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建設性地使用方艙醫院這一策略,快速有效的控制住疫情,也正是由于幾千年來祖先們與疫病抗爭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科學探索。
正如張伯禮在節目中所說:“我們中華民族是個英雄的民族,她是在磨難中成長起來的。”
張定宇:一定要為我們的國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他雖然身患漸凍癥,但是他的背挺的筆直,挺起了萬家燈火的希望!”節目課代表這樣介紹他。
他叫張定宇,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也是一個漸凍癥患者。從武漢疫情阻擊戰打響的那一刻起,張定宇就拖著蹣跚的腳步,日夜奮戰在一線。也正因如此,他被人們稱為“鐵人院長”。
他的妻子同為醫務人員,因感染新冠病毒,那時正在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張定宇回憶起除夕之夜,當他準備跟妻子視頻時,突然收到了緊急通知:“解放軍3支醫療隊,陸海空450人組成的醫療隊已經集結完畢,將搭乘軍用飛機,3小時后抵達武漢!”張定宇用四個字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神兵天降!”
他在心中下定決心:“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病人,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國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當談到生命的意義時,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以一種堅強樂觀、不屈不撓的態度說:“生命就是我們要珍惜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
陳薇: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疫苗”是戰勝疫情的終極武器,也是最有效的科學手段之一。目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院士帶領團隊研制的新冠疫苗已經進入三期國際臨床試驗階段,并于8月11日獲得國內首個新冠疫苗專利。
節目中,她分享關于疫苗誕生的故事和知識,以及她與團隊在前線與病毒作戰的經歷。第一批疫苗在生產線下線的那一天,正好是陳薇的生日,在收到上級領導們發來的生日祝福信息后,她回復了八個字:“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毛青:我不認為是逆行,我更覺得是一種沖鋒!
節目中,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專家毛青的出現,讓張定宇的臉上綻放了笑容。兩個人沒有擁抱,也沒有握手,而是笑著伸出了胳膊互相擊肘
- 標簽:決戰西北狼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