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為什么教育改革越深入,我們越要“溫習”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教育理念?
【顧明遠專欄】
為什么教育改革越深入,我們越要“溫習”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教育理念?
原創作者|顧明遠(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學術顧問、明遠教育書院名譽院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
蘇霍姆林斯基是我國教育界最熟悉的名字,他雖離開我們已經34年,但他的教育思想一直在世界各國流傳,至今仍發出耀眼的光芒。為什么他的教育思想能夠常葆青春?就因為他的教育思想符合兒童的成長規律;他懂得兒童的心,能用自己的滿腔熱情灌澆兒童的心靈。
01
相信每一個孩子
1960年他寫了一本書,就叫做《要相信孩子》。這是他的教育信念。他說:“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愛好和長處,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質和傾向。必須發展這些東西,必須創造條件使這些學生能最充分地發展這些長處。”每個教師都應該有這種信心。
我國現在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青少年的思想有點混亂,出現了不少問題。但 我們應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要求上進的,是可以教育的。只有有了這種信念,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他認為每個人身上都具有某些好的素質,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素質。他說:“ 每一個兒童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質。這些素質就像火花,要點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里的火藥未被點燃,而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最充分地發揮出來。”
教師要相信學生,還要讓學生自己相信自己。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說損害學生自尊心的話,慎重地給學生打分。
02
教育的目標
就是要培養人的和諧、全面發展
什么叫和諧發展?他說:“ 所謂和諧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動的兩種職能配合起來,使兩者得到平衡:一種職能就是認識和理解客觀世界,另一種職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現,自己的內在本質的表現,自己的世界觀、觀點、信念、性格在積極的勞動中和創造中,以及在集體成員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和顯示。”
他還提出:“和諧的教育就是發現蘊藏在每個人內心的財富。…… 就是使每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人的充分表現,這就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應該培養和諧的、全面發展的人。在人的和諧發展中, 他特別強調要培養學生的精神生活。
他強調,我們要培養的人,不只是有知識、有職業、會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養大寫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關心別人、關心集體的人。
他告誡人們時刻不能忘記:“ 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都沒有做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他認為:“ 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使他們的心靈由于勞動的幸福而充滿快樂。”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把學校各方面的工作結合起來。
他說:“ 對我這個教育者來說,一件必須的、復雜的、極其困難的工作,就是使年輕人深信:知識對你來說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單單是為了你將來的職業,并不單單是為了你畢業以后考上大學,而首先是為了你能享受一個勞動者的豐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當教師還是當拖拉機手,你必須是一個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無比豐富的教育者。”
他認為知識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識不是為了“儲存”,而是為了“流通”。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記住知識,而且要注意發展學生的精神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很重視和諧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他形象地說: “ 道德是照亮全面發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時又是人的個性的一個個別的特殊的方面。”
他強調道德教育要從童年抓起。童年時代由誰來引路,周圍世界中哪些東西進入他的頭腦和心靈,這些都決定著他今后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對祖國、對勞動、對長者、對別人的關心,都應在孩子開始觀察、開始認識、 開始評價周圍世界的時候就著手培養。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智育與德育的關系。他提出, 要防止教學與教育脫節,道德教育應滲透到教學中;道德教育也要有自己的獨立大綱。
他說:“ 我們形成學生的某種品質,并不是單憑某種措施完成的,而是種種信念和實踐的結合。因為人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并不是由某個螺釘裝配起來的,而是和諧教育的結果。”
與道德教育緊密相連的是美育。他認為: “ 美
- 標簽:七界傳說txt全集下載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