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北大清華人大的區別到底是什么?
【溫儒敏專欄】
北大清華人大的區別到底是什么?
原創作者|溫儒敏(北京大學教授、中文系原主任;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
我今天要講“大學文化與大學傳統”,是很大的題目,不妨大題小做,比較一下清華、北大和人大三個學校的不同校風。三個大學都在海淀區中關村一帶,幾乎毗鄰而居,北大清華更是一墻之隔,可是彼此“性格”明顯差異。我來妄加評論,也算是有些“條件”的,我和三所大學都有密切的關聯。本人是人大的校友,1964年入學, 1970年分配離校,在人大待了6年(那時大學本科五年制)。
我的青春歲月是在人大度過的。從1978年到現在,我在北大先當研究生,然后留校當老師,迄今33年,是很地道的“北大人”了。而清華呢?也有關系。清華中文系建立之前,我被清華校方聘去教過兩年的課,是面向全校的選修課。我還在清華南邊的藍旗營住了十年,買菜散步都去清華。我的導師王瑤先生,和導師的導師朱自清先生,原來都是清華的,我也等于是“師出”清華。我是人大的校友、北大的老師和清華的居民,對三所大學還是比較了解的。那么就說說自己的印象吧。
可以從校訓說起。校訓往往凝結了一個學校的歷史,反映一個學校的文化背景和創建歷程,體現一個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精神追求。人大的校訓是“實事求是”。這句話出自《漢書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五感圖在線觀看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
網站熱點更多>>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