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養生小常識
清明是我國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一般都是在春季。而在清明,大多數地區都有著祭祀的習俗。一方面由于天氣特殊,另一方面由于可能會憂思過度,所以很多人會在清明節期間,出現一些身體問題。所以,在清明節期間,采取一定的方法來養生還是比較重要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清明養生的小常識!
清明,正是冷空氣與暖空氣交替之際,亦日漸趨暖,所以天氣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陰雨綿綿,人體常會出現四肢,在湯品調理中,除了要利水滲濕外,還要適當補益,因而養血舒筋最為重要,以飲食清補為主。
清明節前后,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熱時,可脫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所謂春捂也是這個意思,直到清明過后,四月中旬才可換春裝。當然春捂的過程也應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決定衣服增減。一般來講,應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生發,抵御外邪,才有助于身體健康。
而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因而要認真注意天氣變化,增減衣服,以及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尤為注意病從口入。
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通過祭祖和掃墓活動來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當看到親人的墓碑,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此時此景,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不過,悲傷過度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控制情緒,以防舊病復發。另外,春季又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抑郁,誘發疾病。因此,清明前后人們不要過于悲傷,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舒暢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