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暑難耐。要解暑降溫,預防高溫中暑,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夏天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而黑得晚。因此,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相應的調整,以遲睡早起為佳。外出時最好穿棉、麻類的淺色長袖衣服,少穿化纖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有些人喜歡上衣做事,實際上不但不涼快,反而會因紫外線照射曬傷。夏天中暑常常是體液和體鈉丟失過多引起的,應根據(jù)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以上的水,最好是喝些鹽開水或鹽茶水,可以補充體內(nèi)失掉的鹽分,從而達到防暑的功效。
白開水中醫(yī)稱白開水是“百藥之王”。喝白開水應選擇沸騰后自然冷卻的新鮮涼開水(20℃至25℃),這種白開水具有的生物活性,容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nèi),很快被吸收利用。喝白開水時最好加些鹽,鹽可以補充體鈉的丟失。
茶水鉀是人體內(nèi)重要的微量元素,鉀能維持神經(jīng)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茶葉含鉀較多,占其比重的1.5%左右,鉀容易隨汗水排出,溫度適宜的茶水既解渴又解乏,亦是夏季首選飲品。
菊花茶中醫(yī)稱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本草綱目》說菊花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能,菊花茶能夠降溫醒腦,清熱疏風。
苦瓜中醫(yī)稱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熱瀉火。苦瓜的微苦滋味,吃后能刺激人體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熱防暑,因此,夏天食苦瓜是最佳的選擇。用鮮苦瓜搗汁或煮湯,對肝火目赤、胃熱煩渴、胃脘痛、濕熱痢疾,皆為輔助食療佳品。苦瓜泡制的涼茶,飲后消暑怡神。我國民間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熱”、“苦味能健胃”的經(jīng)驗之談。
番茄中醫(yī)稱番茄甘酸、微寒、入肝、脾、腎經(jīng)脈,其功效可養(yǎng)顏美容、消除疲勞、增欲、提高對蛋白質的消化、減少胃脹食積。夏令多喝用番茄煮的湯。既可獲得養(yǎng)料,又能補足水分,一舉兩得。
綠豆中醫(yī)稱綠豆具有消暑益氣、清熱解毒、潤喉止渴、利水消腫的功效,能預防中暑。綠豆對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保肝等均有明顯作用,用綠豆煮湯有獨特的消暑清熱功效。惟一不足之處是綠豆性太涼,體虛者不宜食用。
鴨肉中醫(yī)稱鴨肉味甘咸,性微寒,具有滋陰養(yǎng)胃、清肺補血、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于血暈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癥。《本草綱目》稱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鴨肉不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yǎng)料,而且能防疾療病。
食醋中醫(yī)稱醋味酸微苦,性溫,有散淤、止血、解毒、殺蟲等功效。酷熱出汗多,多吃點醋,能幫助消化和吸收,促欲。同時吃點醋有助于解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但感冒發(fā)燒就不宜喝醋,因為醋有作用。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lián)網(wǎng),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lián)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