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 兒童防暑小知識
“脫水熱”,簡單來說就是人體內缺乏水分,特別是針對寶寶來說的。氣溫高,寶寶容易排出大量的汗液,需要比其它季節補充更多的水。水是人體組織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寶寶來說則更為重要了。據測定,體溫每升高1℃,體內的水分就要蒸發掉10%。這時如果不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就會發生脫水而發熱,嚴重者甚至發生中暑。
寶寶出汗很多、煩躁不安甚至大便干燥,就是脫水的跡象,及時補水是防止脫水的最佳途徑,而與體溫溫度相似的白開水是最佳選擇。
寶寶每天早晨和傍晚涼快的時候在外面玩兒,中午特別熱的時候,不要帶寶寶出去玩耍。
用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可以做各種花色粥,比如綠豆粥、紅棗粥,容易入口又有營養,比白粥更能激發食欲。避免給孩子吃口味過重、太油膩的菜肴。
夏季最好蓋毛巾被。記住不要因為炎熱而將孩子睡覺,“裸睡”易使孩子腹部著涼。孩子的胃腸平滑肌對溫度變化較為,容易受涼而小腸,引起以肚臍周圍為主的肚子陣發性疼痛,并發生腹瀉。故天氣再炎熱,也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睡眠時間,不同年齡的孩子除了夜間平均要睡9~10小時之外,3~6歲孩子還應每天午睡2~3小時。空調不要開過夜,室內最好用自然風降溫。空調不宜調得過低,控制在27~28度,比室外低5~6攝氏度為宜。空調機連續使用不宜過久,尤其要避免通宵開。
如開窗通風或用電扇讓室內空氣流通;使用空調降低室內溫度,并應注意定時開窗通氣,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使用比病兒體溫約低3~4℃的溫水洗浴,每天2~3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
熱痱---金銀花30克,川黃連15克煎水,抹在患兒長痱子的部位,也可用去殼的苦參30克煎水沐浴。
熱癤---先要從消暑降溫入手,其次是勤給孩子洗澡,更換內衣,勤修指甲。初起時可用金銀花30克,生甘草3克,綠豆30克代茶飲,連服數天,瘡癤即可減少或消失。如熱癤生得較多、較大,要及時請醫生診治。
答:這類孩子除了必要的用藥,平時應加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早晨要早起,讓孩子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合理膳食。
問:假期想帶娃娃到景區避暑,但去年他出現過流行性乙型腦炎,今年還有點怕。
答:城市周邊蚊蟲較多,孩子被蚊蟲叮咬后容易感染乙腦病毒。這種流行性乙型腦炎常常起病較急,有1~3天的發熱期,往往高燒不退。發燒1~3天后,患兒突然出現頻繁抽搐、昏迷。幼兒到景區后應注意防蚊蟲,出現上述癥狀后立即就近就醫。
“夏季,許多媽媽喜歡抱著寶寶到大型超市購物,覺得這樣既涼爽又方便。但有專家做過測試,大型超市的空氣不利于嬰幼兒。這時,一些年輕的媽媽才恍然大悟,原來經常帶著寶寶進出大型超市,容易讓寶寶呼吸到的空氣,讓病菌隨呼吸道進入體內,使小寶寶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