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問題消毒餐具生產工廠被查 產品仍有餐廳使用
問題消毒餐具生產工廠被查
記者臥底違規消毒餐具廠,市場監管部門要求停止使用維潔康提供的餐飲具;涉事企業稱仍可繼續送貨
維潔康車間除渣區的食物殘渣混合著筷子、勺子,直接堆在地上。新京報記者 劉經宇 攝
“消毒餐具,請放心使用”。在很多餐館提供的消毒餐具包裝上都有類似的“溫馨提示”。但這些餐具真的能讓人放心嗎?日前,新京報記者臥底進入一家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的廠房,發現工人未按規定辦理健康證、車間食物殘渣堆積等諸多問題。昨日報道后,涉事廠房已被查封。但記者走訪發現,該企業仍對外宣稱餐具清洗點不止一個,將更換包裝繼續送貨。
新京報訊 昨日,新京報曝光了河北廊坊一家消毒餐具廠亂象。記者根據市民反映,臥底企業調查發現,在混合食物殘渣、清潔劑和消毒劑各種味道的工廠內,工人在塑料筐內進行人工清洗,筐里的水卻已變成灰黑色。此外,該企業還存在工人未辦健康證等諸多問題。
車間內殘渣堆積氣味令人惡心
4月19日,記者通過一家餐廳提供的消毒餐具包裝上的電話,聯系并臥底進入北京維潔康消毒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維潔康公司)的加工廠。記者按照電話指路,在廊坊市廣陽區一片農田里找到了這個沒有懸掛任何招牌、大門緊閉的大院。
記者臥底進入該廠后發現,車間內有兩條流水線,一條清洗杯、盤、碟等餐具,另一條清洗裝餐具的塑料筐。工廠負責人介紹,該廠每天要加工兩萬多套餐具,有些是給別的廠家代加工的,分別送往北京、廊坊、固安等多處餐館。
記者看到,塑料筐的清洗流水線上,工人將塑料筐掛到流水線后,經過一次清洗就待用。而餐具清洗消毒流水線,則分為除渣區、人工清洗區、高溫消毒區、擺盤區以及密封區五個環節。待洗的餐具從貨車上被送進車間,除渣區的工人將整箱餐具卸下,經過機器除渣后,碗、盤子、杯子會被傳送到下一個環節,而食物殘渣、筷子及勺子會被留下,積攢成堆后工人撥到地上,再從中將筷子、勺分揀出來。因殘渣堆積在地面上,流出的污水致使地面一片黏滑。現場食物殘渣的味道,混合車間內清潔劑、消毒劑等各種味道,讓人惡心想吐。
餐具在流水線上經過第一遍清洗以后,如果有明顯沒洗干凈的,工人會將其挑選出進行人工清洗。所謂的人工清洗,就是在旁邊空地上幾個裝水的塑料筐內進行,由于經常清洗餐具,筐里的水已變成灰黑色。
“我們這樣把機器沒洗干凈的再洗一遍,然后再放回機器上洗第二遍,肯定干凈了啊,后面還有高溫消毒,這手洗的水,半天換一次就可以了。”一名工人說道。
在流水線上二次清洗后,餐具便進入高溫消毒區域,10多秒以后便傳送到下一流程區。記者注意到,在消毒區出口,有一塊原本是透明的、用作遮擋的塑料布,但現在已經污跡斑斑,這些經過消毒的餐具,經過消毒區出口時,都會接觸這塊塑料布,然后進入擺盤區。
工作人員在為餐具擺盤時,會對餐具進行一次目檢,餐具上若有殘留的油漬、斑點,便直接用已經發黃或變黑的線手套擦干凈擺好。記者看到收拾筷子的工人沒穿工服也沒戴手套,赤手將洗過的筷子放進機器上打封包裝,包裝好后直接掉落在地面上。
上崗無需健康證車間自檢成擺設
閑聊過程中,記者向多名工人詢問來此處上班是否需要健康證,“沒聽說過要健康證啊,能來上班不就行了。”一名在此處工作兩三年的老工人告訴記者。截至記者從該廠臥底離開,老板并未向記者索要身份證件等,記者問其是否需要健康證,老板也表示不需要。
此外,車間內所有工人都沒有按照規定“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更衣室在車間中間的位置,但卻從未有人使用。向其他工人提起更衣室,多數人的概念就是“我們用不著換衣服啊”。
在相關的衛生質量管理體系中,要求廠區內要設立衛生質量檢驗室,配備相關儀器、設備及檢驗人員,原始記錄齊全。但記者在車間的包裝區內,看到一個角落上貼有“消毒后餐具待檢區”以及“消毒后餐具不合格區”的標簽,但在該區域內,地面上堆滿了雜物,并不具備實際的檢測條件,在記者臥底期間,也未見有人在此檢測成品。
■ 進展
涉事工廠被查封 維潔康列入異常經營名錄
針對報道內容,昨日,大興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維潔康公司登記注冊場所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