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細致入微:扔一個塑料瓶要分幾步?
到2025年底前,我國地級以上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而放眼海外,在一些開展垃圾分類回收較早的國家和地區,這項工作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對我國垃圾分類工作也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發放手冊指導民眾
很多在日本居住、甚至短期旅行的外國人,都會為當地極其細致的垃圾分類條目傷腦筋。
為了便于垃圾處理,使回收的垃圾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日本各地都制定了嚴格的垃圾處理規則。
盡管在不同城市和地區垃圾分類有一定的差異,但總體可分為可燃物、不可燃物、資源類、粗大類、有害類等,這幾類之下再作細分。
在日本很多地區,當地政府會專門發放手冊指導民眾進行垃圾分類。
這類手冊強調針對每類垃圾規定的處理方法的可操作性,力求避免模棱兩可。
比如,木質家具需拆解成一定長度、捆扎后再丟棄;塑料瓶要清洗干凈,分為瓶身、瓶蓋和包裝分別丟棄;牛奶等紙盒也需水洗后剪開,用紙繩捆綁后丟棄等。
除了說明一般的垃圾怎么分類,手冊還嚴格規定了因常規手段難以處理、填埋燃燒易導致污染而不能丟棄的垃圾應如何解決,通常這類垃圾可以交還生產者或經銷商,相關企業無法自行處理的需委托廢物處理專業人員。
垃圾分類之后,不同垃圾于何時、何地投放,同樣有著嚴格的規定。換言之,垃圾并非“想扔就能扔”。
在日本部分地區,居民必須在收集日上午8點前將垃圾放于指定的收集場所,而且不能在前一天晚上就丟棄垃圾。
其中,可燃垃圾每周收集兩次,塑料垃圾每周收集一次,不可燃垃圾、塑料瓶和有害垃圾、資源物資每月才收集兩次。
瑞典是全球垃圾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近年來該國的垃圾回收利用率高達99%。
據媒體報道,在很多普通瑞典家庭里,垃圾桶一般會分成四五格,分別盛放有機垃圾、玻璃、金屬、紙類等。
一些廚房垃圾也必須沖洗干凈,確定沒有遺留的殘物方可投進相應的垃圾桶。
瑞典居民需要自掏腰包來清運他們所制造的垃圾。垃圾清運費遵循按量計費的原則,住戶產生的垃圾越少,所需要繳納的費用也越低。
此外,由于分類后產生的垃圾要少于未經分類的廢棄物總量,因此民眾將垃圾分類進行得越徹底,支付的清運費也就越低。
“零廢棄”目標
1959年,兩位科學家羅索和伯齊提出廢棄物處理“3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環(recycle)原則,為此后全球循環綠色經濟理論所普遍遵循。
為了更好推行3R原則,增加回收和再利用比重,歐盟近年來提出了“零廢棄”目標。
歐盟估計,到2030年可有效降低歐盟原材料輸入需求量17%~24%,為歐盟國家每年節約6300億歐元的工業原材料進口成本,相當于年均創造8%的歐盟工業總產值;屆時可直接創造180萬個就業崗位,減少40%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自2005年6月起,德國規定只有經過分類與無害化處理后的垃圾才能進行填埋處理,以避免對填埋體周邊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從此,垃圾焚燒逐漸成為處理不可再利用垃圾的主要方式。垃圾焚燒廠不僅從垃圾處理中獲得利潤,還可憑借供電、供能等增收,也無需繳納二氧化碳稅。
德國每年產生生活垃圾約1400萬噸。垃圾焚燒廠只有保證長期獲得垃圾“貨源”供給,才有可能盈利。因此各廠展開了對垃圾的激烈競爭,這使一度面臨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問題的德國陷入垃圾相對短缺的境地。
垃圾分類:“一代人”的教育
其實,即便在一些垃圾分類已經比較成熟的國家,這項全民事業的歷史也并不長。
大多數國家是從上世紀90年代前后開始努力推進,經過對“一代人”的教育,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要想成功地實現垃圾分類,公眾必須樹立科學的垃圾分類意識,這是垃圾分類的源頭和起點。
垃圾分類比較成功的國家都非常注重對公眾的垃圾分類意識和習慣的培養和塑造。
與所有在垃圾分類方面走在前列的國家一樣,瑞典自上世紀80年代起推行垃圾分類后,也經歷了一個十分艱難的起步過程。
開始時,大部分沒有垃圾分類習慣的瑞典家庭依然將各種垃圾全部扔進垃圾箱內,為此政府不得不安排監督員在各個社區的垃圾站前“站崗”監督,對不按規定丟棄垃圾的行為進行處罰。
然而,單純的懲戒性措施成本高、效果差,更由于引起民眾反感而在培養垃圾分類意識方面收效甚微。
為此,瑞典政府決定先將垃圾分類引入學校,從學前教育階段就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教育孩子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然后再由他們回家“監督”家長科學分類投放垃圾,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以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駕護航,是日本垃圾分類回收工作的成功經驗之一。
從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相繼頒布了《廢棄物處理法》《家電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與垃圾分類相關的法律法規,從宏觀到微觀細致地規范垃圾分類處理。
不僅法規完善,日本對違法處理垃圾的處罰力度也很重。
《廢棄物處理法》規定:胡亂丟棄廢棄物者最高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1000萬日元;如胡亂丟棄廢棄物者為企業或社團法人,將重罰3億日元。
為了鼓勵民眾參與垃圾回收,既要有懲罰的“大棒”,也得有獎勵的“甜頭”。
在德國,很多大型超市門口都有一個回收機,把可樂瓶、啤酒瓶等投擲進去,機器就會自動吐出現金抵用券,消費者可憑此前往收銀臺兌換現金,或抵扣在超市內的消費。
墨西哥也有類似的“垃圾換食品”措施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