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選什么專業 別光顧著“有用”“沒用”
大學選什么專業 別光顧著“有用”“沒用”
高考發榜后,填報志愿成為高考生和家長的頭等大事。選學校有排名榜單、錄取分數線的參考,大學復雜的專業設置,則讓很多高中畢業生在選擇專業時充滿困惑與迷茫。一般而言,應用類專業對口職位市場需求大,薪資高,成為很多人想當然的選擇,而那些看起來要坐冷板凳,也“沒什么實際作用”的基礎性專業,則讓考生“望而卻步”。
無論是“有用”專業的門庭若市,還是“無用”專業的門可羅雀,背后都是考生和家長的現實訴求:大學學歷是職業發展的通行證,專業“有用”,自己的學歷才會“有用”。無可否認,某些行業的薪資確乎高出社會平均水平,比如大熱的金融、IT等。但是,在大學課改、專業邊界模糊、融合學科發展的背景下,專業“有用”還是“無用”不可隨意判斷。
一個簡單的例子,金融行業并非只吸納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實際上,擁有良好數理基礎的數學、物理、化學專業的學生,乃至知識面寬闊的人文社科類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而且,大學雙學位、輔修、跨院系選課等多種課程設置,為其他專業的學生了解學習金融知識、技能提供了諸多方便。相對于只學習金融知識的“對口學生”,規劃良好、勤奮努力的其他專業學生甚至有更大優勢。
不少應用類專業學生上大學之后直呼專業太“水”,學不到東西,歸根結底是基礎知識不牢固,運用起來遇到瓶頸。學好基礎學科,應用學科的水平上升會非常顯著,這也是不少世界一流大學將基礎學科更多放在本科階段,應用學科更多放在研究生階段的用意。視野開闊,學問精深,無疑會在就業市場上更受歡迎。
以我所在的大學為例,數理化院系被稱為“瘋人院”,文史哲專業的同學更是每天都泡在厚厚的閱讀材料中。因其基礎、概括性強,這些專業對思維深度、強度的要求更高,但學好了卻能以一當百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