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小患者向醫院鄭重許下承諾!七年不懈堅守“琴聲之約”
“媽媽快聽,是《千與千尋》!”7月11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人來人往的大廳里,突然響起了悠揚的鋼琴聲。許多原本因生病無精打采的孩子被琴聲吸引,睜著大眼睛,好奇地圍在大廳的白色鋼琴邊。
彈奏者是17歲的志愿者胡曉備,她是醫院年齡最小的志愿者,也是堅持志愿服務時間最長的人。她幾乎每個周末都來醫院志愿彈奏鋼琴,每次一小時,已經堅持了七年。
這一切源于七年前的一個承諾。
十歲那年,胡曉備因摔傷到醫院縫針,排隊掛號時,她看到了大廳有一架白色三角鋼琴。四歲半就開始練琴的她瞬間被吸引。但是,醫院會收一個十歲的孩子來彈鋼琴嗎?
在媽媽的鼓勵下,她遞交了志愿者申請,用熟練的演奏技巧和滿滿的自信打動了醫院。然而,志愿演奏有較為固定的排期,醫院雖然給了機會,但也擔心孩子只是一時興起。
“我能堅持!”這一句小小的承諾,胡曉備放在了心里。
門診大廳的鋼琴聲,給焦灼的家長和哭鬧的孩子一份慰藉。
行色匆匆的人,駐足欣賞;憂心忡忡的家長,放松眉頭;生病難受的寶寶,停止哭鬧。音樂就像一陣清風,舒緩了醫院緊張的空氣。
其實一開始,胡曉備的聽眾并不多。她細心琢磨,繼續彈奏古典音樂的同時,也加練了一些小朋友喜歡的中國曲目。
有一次,一個小寶寶沉浸在琴聲中,胡曉備一停下來他就大哭,嚇得她一曲接一曲不間斷地彈。有時志愿服務時間結束,大家卻意猶未盡,她就自由地彈奏《兩只老虎》等兒歌,醫院大廳充滿了歡樂的氛圍。
醫院大廳的鋼琴,七年來見證著胡曉備的成長。
她從剛剛能坐上琴凳的小姑娘,長成了亭亭玉立的準大學生。中途,學業的壓力也曾讓她有過放棄的念頭,在周末補習的間隙彈琴,她有時候忙得飯也只能在車上吃。但媽媽一直鼓勵她:既然開始做了,就要堅持下去。
慢慢地,胡曉備發現,學業和志愿服務并非互相沖突,反而相輔相成。這份奉獻與熱愛讓她更積極地面對生活,成長為一個更好的人。
她的愛心也成為一顆“火種”,讓更多的人加入音樂的“合奏”。
不少患者聽到她的演奏后,也加入了志愿隊伍。星海音樂學院、廣州醫科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學生也參與了志愿演奏,在六一、元旦等節日,醫院大廳就變成了“音樂廳”。
胡曉備說,音樂有力量,能幫助患者減輕壓力、放松心情。她曾經想以后賺錢了給不同醫院捐100臺鋼琴,但媽媽告訴她,實現這個愿望也可以通過募捐等方式,匯聚大家的愛心。
今年九月,她即將到上海讀大學。七年的志愿經歷,是她的寶貴財富。胡曉備記得,在參與一次“小丑醫生”志愿活動時,一位以色列的志愿者舉起她的環保袋合影,上面寫著“Youth can move the world”。“這是人們的心愿和心聲,我們的一個舉措,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李秀婷 朱曉楓 張梓望
實習生:李亞穎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