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你就想生兒子”:這種邏輯會有多?
飯飯在她懷孕時,表達了想生一個兒子的,當然不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生兒子的話,她的兒子就不需要再生孩子,也不用再經歷痛苦的孕吐了。
看到的現實世界里,男人只需要在自己妻子懷孕時,心疼一下,甚至連心疼都不用,只要心疼一下就可以了。
所以同為女人的飯飯,不希望女兒再走自己的老,沒有生育上的痛苦,沒有無休止的家務瑣事,生個兒子,省事省心。
她終于可以無后顧之憂的對兒子說,你以后要好好愛你的妻子哦,她替你生了孩子,你不要擔心媽媽會因為這個吃醋,媽媽有爸爸愛,所以請你放心大膽的愛那個女人吧。
因為做女人太苦了→所以希望自己生個兒子→那么,我的親兒子就不必重復這些苦→別人的女兒,我管不著→不過,請放心→我會告訴兒子要心疼自己的媳婦兒。
這就和很多生了兒子的媽媽,在看到一個女孩遇到了渣男、遇到了 犯、遇到了 犯時,說那句“幸好我生的是兒子“是一樣的。
當然,我相信飯飯和這些慶幸自己生了兒子的媽媽,并沒有惡意,我更相信很多生了兒子的媽媽,也會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
可問題是如果直到今天,還有媽媽們認為養兒子,就是比養女兒省心省事,女人將永遠這么苦,而且不僅女人苦,男人也會苦。
一名12歲幼女,父母離異,媽媽要外出打工賺錢,孩子平時給外公 外婆帶得多。
有一天,媽媽給她洗澡的時候發現她肚子隆起,才知道女兒懷孕了,去報警,一連揪出了3個。
第一個是網友張某,通過附近的人添加,在清楚得知對方只有12歲的情況下,謊稱自己只有15歲(實際年齡30歲)。
第三個是小女孩所懷胎兒的生物學父親,這個男人是一家濕地公園的保安齊某,已經65歲了。
他與小女孩姑姑的公公左某是老同事,2013年左某帶著小女孩去濕地公園玩,認識了這個老。
最終,三個被判4-11年有期徒刑,這樣的結果能撫慰孩子和孩子父母的心嗎?
生了女兒的父母們,戰戰兢兢的看了這些新聞,想盡一切辦法教自己的女兒如何自己。
坐個 滴滴,被 并;叫個外賣,被 猥褻 性侵;單獨居住,擄劫;交個男友,也被亂刀砍死……
即使這些極端,都被女孩們幸運躲過,平平安安的結了婚,但依然要有幸遇到一個人品足夠好的老公及男方一家,否則產后抑郁沒人 關注。
老公回到家還奚落妻子,又不賺錢上班,在家連個孩子都帶不好,妻子深感,從陽臺上縱身一躍,你想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哪怕前一段時間馬伊琍和姚晨上映的電影《找到你》,講述了三個女人各自的不容易,也能反映女性的狀態確實很糟糕。
當我們深入思考,女性的人,他們都是誰?而不是逃避和慶幸,“還好我生的是兒子“,這個世界,才會看到一點改變的可能。
Tony Porter有一個Ted叫《談對男性的呼吁》,他在中訴說了自己也差點成為一個 犯的故事。
他說這段經歷,并不像奇葩說的某大V那樣,得出一個結論是:所有男人都是潛在的 犯。
彌漫在他周圍的物化女性、貶低女性的想法,還有整個社會幾乎都在錯誤的鼓吹一種男性特質,那就是“要夠男人“。
而“夠男人”不是指的尊重和關愛,而是意味著夠、夠強勢、要于女人之上。
當一個男人把自己視為潛在 犯,而不是一個有自控能力的人時,當一個男人不被教育如何才叫尊重和愛護女性時,女人的苦只會累加,不會減少。
如果你認為女人生活得太苦了,不是慶幸自己生的是個兒子,而是更要好好教他“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 ”。
男孩被 性侵,將更難以打破沉默,因為人們會嘲笑他不夠Man,不懂得自己。
我們真正要做的絕不僅僅是悲傷和逃避,而是發聲,永遠不要做一個慶幸自己不會是者或者家屬的旁觀者。
改變一點思維,從決定為人父母的那一刻開始,不管生兒或是生女,我們應該教孩子些什么?
比起宣傳“要好好自己“,我們更應該宣傳無論男女,在對方沒有同意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去觸碰他人的身體、他人的東西。
尊重和平等,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在此基礎上,成為自己比親密關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