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增強城市吸引力 梧桐樹上鳳凰棲
營商環境就像一根扁擔,一頭擔著城市的發展,一頭擔著企業的未來。
曾經,營商環境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痛點。如何打破“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論調?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近年來,沈陽市下大力氣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著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強力推進各領域改革創新。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吸引力、集聚力,更是競爭力、生產力。經濟筑底企穩、逐步回升向好,寶馬新工廠和萬達、騰訊、恒大等重大項目紛紛落地,說明沈陽營商環境正在持續改善并獲得外界認可。
求必應、重服務深入推進“萬人進萬企”
近年來,沈陽市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科技創新、滿足市場需求、增加城鄉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沈陽市持續加大民營企業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臺《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意見》《優化營商環境85條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促進了民營經濟發展。
全市新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6.9萬戶
2019年上半年
實現“個轉企”1586戶
“小升規”74戶
民間投資同比增長7.1%
想企業所想,讓政商溝通“零距離”。沈陽市10026名機關干部與萬余戶企業形成常態化對接服務機制,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切實解決企業訴求。上半年,累計受理企業訴求3849件,已辦結3198件,辦結率達83%。同時,通過多種手段推動政務環境便捷高效。推行審批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梳理出529項行政審批事項清單、906項網辦事項清單、100項最多跑一次高頻事項清單、231項即辦事項清單、301項民間投資審批事項清單、78項“全市通辦”事項清單。搭建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7703個事項實現一網統一申報,可網辦率達82%。
縮時效、放管服持續優化企業辦事流程
優化營商環境,不僅要立足當前、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更為關鍵的是要注重頂層設計。工程項目建設審批因為時限長、流程多、要件復雜的實際特點,一直備受企業關注。沈陽市從源頭出發,制定實施《沈陽市繼續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深化區域評估和“多測合一”改革,已實現施工圖聯合審查及政府購買服務;建立工程建設項目聯合審批平臺交互運行機制;商品房預售許可辦理時限由25個工作日壓縮至4個,創副省級城市最佳審批效率。
沈陽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101項政務服務事項,梳理出529項行政審批事項清單、906項網辦事項清單、231項即辦事項清單、78項“全市通辦”事項清單,8789個事項實現一網申報,網上可辦率達82%。完善綜合便民服務平臺,整合醫保繳費等71項功能,10類事項實現“一次不用跑”。開展全市通辦試點,首批78項通辦事項上線運行。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審批事項減少82.7%、要件削減64.1%、承諾時限壓縮31.7%。另外,推行新開辦企業一站式服務,依托商事主體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企業設立登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稅務申報、社保、醫保、公積金、供電開戶等環節并聯辦理,延長新辦企業服務鏈條。全市實有市場主體增長11.6%,民間投資增長18.9%。
八大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
1政府失信專項整治
建立拖欠企業工程款、招商引資不兌現、“凈地不凈”問題清單,今年以來,清理償還政府拖欠工程款73.3億元,完成全年計劃62%;解決招商承諾不兌現問題63個,完成全年計劃70%;解決“凈地不凈”問題7宗,完成全年計劃27%。
2辦事難專項整治
對全市政務服務窗口進行規范統一
每周對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窗口開展明察暗訪,共發現各類問題187件,解決183件,解決率97.8%
推進100個高頻事項“最多跑一次”
精簡小微企業用戶辦電手續
小微企業低壓報裝從原7個環節壓減為“申請受理、裝表送電”2個環節,低壓客戶平均接電總時長縮減至20天,為客戶節省成本共計1760.9萬元
優化社會保險辦理
正在建立“容缺受理、上門服務”機制,同時細化4項“容缺受理”服務事項清單,對特殊群體行上門服務
加大執行積案清理力度
截至目前,已結4099件,占積案總數的64.54%
擦亮城市形象“窗口”
在“兩站一場”設立25塊告示牌、15個執法崗,實行24小時執法監管;在“一場三站多口”重點區域設置了電子圍欄
提高旅客通行通關效率
確保9月底完成“高峰期旅客出入境通關候檢不超過30分鐘”的整治工作任務
消除審批和許可“灰色地帶”
對全市10類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進行梳理,匯總20余萬條信息,市區兩級事項總數削減比例82.7%;承諾時限削減比例31.7%;要件總數削減比例為64.1%
清理規范各類中介服務收費
梳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機構清單
提升政務數據共享水平
在全市開通“公證云—電子數據保管”業務,共受理網上辦證123件;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上線運行,7703個事項實現一網申報,網上可辦率達82%
3跨區拉稅源專項整治
對全市13個區縣招商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對企業遷移開展摸底調查,對排查出的跨區遷移企業1130家、涉及獎補條款的28項招商引資政策,市營商局正在會同相關部門逐一分析,對存在惡意拉稅源問題的將及時提出解決意見。確保年底前,企業因特殊“惠企政策”導致的非正常流動行為基本得到遏制。
4企業配套不健全專項整治
通過實地走訪、平臺收集、召開調度會等方式排查出農業龍頭企業、規上工業企業、重點商貿流通企業的基礎設施配套問題331個,已解決163個,解決率49.2%。年底前,基本解決排查出的各類企業配套不健全問題。
5市場準入門檻高專項整治
實現公平競爭審查市、縣兩級全覆蓋,制定并實施相關辦法和措施11項。截至目前,清理文件24247份,今年上半年完成16項新增政策的公平競爭審查。年底前,對涉及整治內容的政策措施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公平競爭審查率達到100%。
6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專項整治
?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
編制了《2019年沈陽市本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已發布市本級15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6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和7項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預計年底為企業節約4000萬元。
?清理規范經營服務性收費
制定了《關于清理規范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清理規范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
?清理各種亂罰款亂檢查現象
審核市直13個部門2019年度涉企行政檢查計劃,共涉及檢查企業343家,同比下降29%,推進實施全過程記錄、重大處罰審核等制度的相關方案。
7政策落實難專項整治
開展《沈陽市惠企政策清單》更新梳理工作;1至6月份,實現減免稅合計77.8億元,其中地方級收入38.4億元。
8營商環境投訴辦結率低問題專項整治
設立營商投訴熱線和企業訴求辦理平臺,市、區兩級成立解決企業訴求問題專班,截至目前,累計受理訴求4946件,辦結3950件,辦結率79%。已完成12345市民熱線與8890平臺對接,研究并制定解決方案,從技術層面確保訴求渠道暢通,網絡運行穩定。
找問題、定方案專項整治營商環境建設
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只有把沈陽市重商、重信的決策部署一一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把沈陽打造成企業和企業家的沃土。近日,沈陽市著力抓好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強力推進政府失信、辦事難、跨區拉稅源等8個方面、21項整治任務。
把誠信政府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對照“三本賬”嚴格按計劃清償拖欠企業款項。第一本賬是政府拖欠企業款項,1-7月份已償還75.1億元,完成年計劃的63.4%;第二本賬是政府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已償還36.7億元,完成年計劃的55%;第三本賬是政府拖欠民營企業工程款,已償還40.6億元,完成年計劃的62.8%。同時,解決招商承諾不兌現問題63項。
整治政務服務差,解決問題126項。整治辦事難,清理各類證明313項。整治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涉企檢查壓減29%。整治出租汽車行業服務,查處違規問題3800多件。
“好的項目、好的創意更需要資金支持!”這是不少企業家的心里話。沈陽市想方設法為企業降本減負,落實企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減稅降費政策,預計全年可為企業和個人減少社保繳費負擔約32.8億元。上半年為企業新增減免稅收及附加77.8億元,覆蓋了所有行業,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力度最大、占55%,民營企業受惠最多、占51.4%。同時,通過降低城市道路挖掘修復費、減征水土保持補償費等收費,以及實行差別化用地定價政策、施工圖聯合審查由政府買單等辦法,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控成本、拓市場重點提升金融服務民營經濟
企業發展不僅要“節流”,“開源”創新更為關鍵。年初以來,沈陽市重點提升金融服務民營經濟水平。安排31億元引導基金和1.3億元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力度。上半年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增長36%。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上線運行,應急轉貸資金周轉投放93.5億元,救助企業22家。開展“百億送貸行動”。編制完成《沈陽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2019年投資總體方案》,2019年擬投資25只專項基金。深入實施科技企業“雙培育”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431家,涌現出8家“瞪羚”企業及東北唯一的“獨角獸”企業,其中民營企業占比達到90%。
打造法治環境公平公正是營造良好營商氛圍的基礎。作為市場經濟的主力軍,沈陽市著力保障民營企業司法權益。85%的小股東一審案件6個月內審結、二審案件3個月內結案,首次執行案件結案率不低于70%、平均用時不超過180天。同時規范執法處罰行為。公布2019年度涉企行政檢查計劃,涉及企業343家,同比下降29%。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市稅務局已開展法制審核2200余次,記錄執法過程360余條。
找差距、補短板營商改革創新政策措施
下一步,沈陽將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扎實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各項工作。
在服務企業方面,深入開展“萬人進萬企”活動,通過企業服務日、“營商下午茶”、營商新政講堂等形式,加強政企互動。同時,開展“訴求問題集中督辦行動”,建立問題快速解決機制,形成查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以及查找問題成因、查處問題制造者等工作閉環,做到為企業服務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確保問題解決率不低于80%。
在審批制度改革方面,推進“一事一網一窗一次”改革,做到“業務貫通、系統聯通、數據互通”,實現企業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通辦”、簡易事項“就近可辦”,網上可辦率達到90%。在降本減負方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各項政策,在納稅、社保繳費、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方面有所突破,建立監管規則和標準,實施公正監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市場準入方面,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對出臺的招投標、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準制定等政策措施,公平競爭審查率達100%。在專項整治方面,加強督促指導,把專項整治與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銜接起來,對能夠解決的問題要立查立解,對一時解決不了的要盯住不放,一跟到底,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群眾不認可不罷休。
在以評促改方面,對標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指標,持續找差距、補短板,形成一批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政策措施。同時,在13個區、縣(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促進沈陽市營商環境全面提升。
沈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杜夢雅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