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從“隨筆”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滄海專欄】
從“隨筆”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原創作者|滄海(天津五中)
意大利歷史上的第一位醫學女博士、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教育不好孩子,是因為你沒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
她還說,“當成人放棄對兒童的壓制,試著去研究和了解兒童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現時,就能夠清楚地體會到,兒童的內心世界遠比成人認定的要豐富而成熟得多”。
但是在各種規章制度的束縛下,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外在表現”往往具有“欺騙性”。倒是在放松狀態下自由寫下的只言片語,能讓老師對學生有更真實的了解。
七年級一開學我就讓學生寫隨筆,并且向學生解釋說:“‘隨筆’就是隨意寫幾筆,要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要有意思、有意義。”有的學生寫了幾次就開始敷衍了,也有不少學生每次都認真對待。認真寫的不光鍛煉了文筆,也讓我得以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那些“自覺、聽話、懂事”的學生在學校總是處于高度緊張狀態。
一位平時看起來安靜穩重、學習認真、工作仔細的女生,大概一天的學校生活耗盡了她全部的心力、腦力,她在隨筆中寫到:
放學了,我背著書包出了校門,開開心心地走到了馬路對面,提起我的小飯兜,把手伸進去,結果翻了半天沒有找到(找什么呢?可能走神了,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或者知道自己在找手機,但手機是什么樣的腦子里沒概念了。)我心急了,跺著腳,眼淚快要掉出來了(是啊,手機丟了就是大人也著急、難過。)我深吸了幾口氣,從飯兜里拿出手機來(回到現實),發了一條“我手機(剛才頭腦中的)找不著了”,發出去之后,我關掉手機(我的手機已經丟了,手里這個和我無關),等著家長來接我。過了一會兒,有個同學過來了,問我能借一下手機嗎。我說沒帶手機(不好意思說丟了)。她指了指我的手說:“手機不就在你手里嗎?”我看了看手,結果才反應我一直拿著手機,好尷尬啊!
大人說的“大驚小怪”,有時候在孩子心里真的“驚天動地”。
我曾在幼兒園門口見過一個小男孩,因為手指破了、流了一點血,抱著奶奶痛哭流涕地說:“我會不會死了呀……”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在乎”和“恐懼”。還是前面那位女生在隨筆中寫到:
今天有一件事給了我打擊。
第二節課下課,我們下樓去做操,下著下著,后面的同學突然說:“哎,你長白頭發了!”當時我非常驚訝,怎么可能(老年人才會白頭發呀)!我頭發挺好的啊!下了樓,我讓她給我拔下來,結果一看還真是白頭發!我當時就崩潰了(一根白頭發和滿頭白發沒什么區別),怎么可能!所以我等到放學回家,拿手機查了一下(或許是因為以前我告訴過學生,遇到覺得蹊蹺、玄虛的事可以先用手機查一查),原來是因為學習壓力過大,缺乏鐵,要多吃黑芝麻、黑豆等等。
嚇死我了,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找到原因,有了對策就不慌了)。
葉圣陶先生說,“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就是生活本身”。通過這個學生的生活隨筆,我對她多了一些了解。
在“第幾考場”,永遠是學生最在乎的。
在我看來,坐在第幾考場考試都一樣,決定考得好不好的是這一階段的學習狀況。但是學生們不這么認為,每次考試完了,他們最關心的是下次考試坐在第幾考場。這么多年來,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但是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對“第幾考場”的關心真是“一脈相承”。
這是另一位女生,平時沉默寡言、看起來什么時候都不悲不喜的。要不是讀她的隨筆,還不知道看個分她內心就如此波瀾起伏……
今天上午張老師拿著我們月考的成績單來了!(注意,用的是嘆號)說不出的興奮,但更多的是緊張。根據老師講卷子的情況,大概也能估出個大概(兩個“大概”用得還可以),可是歷史就不一樣,到現在都沒講呢,而且卷子也不在手里。我目前確認了我錯了兩道了,7分沒了(表情符號)考不好了,嗚嗚……
慢慢的(地)跟著別的同學來到張老師身邊,目光齊唰唰的(地)對向那成績單,快速的(地)在成績單中尋找自己……看到了!呃……歷史……79……79!什么!我考79!完了完了,三考場見了,想著,目光早已移到年級排名邊,……年級排名……76……76!我還在二考場!而且還前進了幾名!心里樂開了花。(我和學生說過只用逗號、句號兩種標點寫作沒意思)
“被聽課”,學生心中抹不去的陰影。
曾經有一年,七年級剛開學,一位年輕和藹的女教研員到班里聽課。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小男生因為緊張一直縮著身子,不到半節課他就快從椅子上“出溜”到桌子下面了。又過了一節課,課間的時候一位小女生和我說:“張老師,太嚇人了,我到現在還沒緩過勁兒呢。”
其實這是一個特別“活躍”的班,平時上課老師都要花不少功夫組織“紀律”,但是一位聽課的教研員就把全班學生“嚇破膽”了。同樣,這種恐懼也是被一屆又一屆地“傳承”下來了。還是上面那位女生,她在隨筆中寫到:
今天的地理課有人來聽課,男生兩個組兩個組地拼在一起,女生三個組全拼在一起。因為我坐的位置是靠著男生組的,所以拼完后我的左邊有好大的空地(如圖)(在隨筆中學生可以穿插各種表情符號甚至配以圖畫,這是比正式作文有意思的地方)。我好慌,會有領導坐我左邊,同時期望著別坐過來。(聽課的領導或者老師能體會到學生的心理嗎?)為什么我會感覺有領導坐我左邊呢?因為后面幾乎沒有地方坐人了,能做也就坐四五個領導的意思。想想上次英語課來的領導,十幾位啊!沒地兒坐那肯定坐我這啊!(當關系切身利益的時候,誰都會認真分析研究)
上課了。什么!?才來了三位領導!都坐到后面去了……我長舒了一口氣(警報解除)。這節課比上節英語課那次好多了,班級活躍起來了,是因為領導只有三位???(上次英語課是上初中以來班級第一次被聽課,而且來的老師還挺多。英語課后,我對班級學生如何應對“被聽課”做了一些培訓。)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
他還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
寫隨筆不僅記錄了生活,也豐盈了生活。
(本文為滄海老師原創投稿)
延伸閱讀:
滄海:老師,請和每個學生說“了不起”
滄海:班主任工作的三重境界
教育的本質是心靈感應
打開班集體性格的一把鑰匙
個別學生總受排擠怎么辦
老師,不要和學生發脾氣
教育的本質:喚醒靈魂
“踩”著孩子過河,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身醒悟!
21種經典教育思想,直擊教育的本質!
20幅教育漫畫帶你看透教育的本質
孩子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身醒悟!
教育的本質,是教人不惑、不憂、不懼,頂天立地做一個人
凌宗偉:班主任工作的邊界在哪里?
現今,為什么老師都不想當班主任了?
做了家長,才知道當班主任有多重要
改變教育,從這里開始
- 標簽:女寶寶起名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