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自燃事件聲明出爐,感覺很難讓人滿意!
今年4月,上海一輛停放在地下車庫的特斯拉自燃事件刷屏網絡。該車在未充電的情況下,從冒煙到自燃不過短短幾秒,連旁邊的兩臺車也“同歸于盡”。昨日,特斯拉對此次事件的調查結果出爐。
特斯拉聲明大概可歸納為:自燃原因由單個電池模組故障引起,無系統性缺陷;車內人員有時間安全離開;特斯拉自燃率明顯低于燃油車。
對于此次自燃事件的起因,特斯拉的調查聲明與同日消防支隊出具的火災事故認定書一致,認定起火部位位于車輛底盤電池第15、16號模組處,即電池故障起火。至于是否是系統性缺陷,認定書中并沒提及。
由于純電動車的結構特性,目前大多數純電動車的動力電池都是布局在車輛底盤,這些動力電池往往屬于高能量密度電池。我們都知道,電池在使用過程中易出現過熱,而這些高能量密度的電池一旦過熱在極端情況下會發生化學反應,而正是電池的熱失控構成了多數純電動車自燃起火的主因。
引起電池熱失控的因素有很多,如本身溫度不均勻、局部區域溫度高、過充過放、短路等。當然也包括機械原因,如進水、密封不好、碰撞等,如何管控動力電池情況就顯得極為重要。在純電動車中,BMS電池系統就負責該工作。從某種程度上講,純電動車的技術之爭就是BMS電池系統之爭。由于該系統本身是一套電子程序,如何避免該電子程序存在BUG和意外奔潰的可能是保障車輛安全的前提。
由于燃油車和純電動車的保有量完全不同,誰更低的自燃率并不能說明誰更安全。盡管燃油車自燃事故也頻發,但一般情況下燃油車從冒煙到大火燃燒,中間會有幾分鐘緩沖時間,有些情況甚至可以用自備的滅火器撲滅。與此相比,純電動車可能僅需要幾十秒,甚至幾秒,這樣的速度讓車內的乘客很難有充足的時間逃生,萬幸的是這次自燃未造成人員傷亡。
對于特斯拉聲明中提到的“車內人員有時間安全離開”,云妹兒其實不敢茍同。在監控畫面中可見,短短5秒,車輛就從冒煙到自燃,與其說自燃,不如說自爆。試想,倘若在撤離中因慌亂、安全帶等因素耽誤幾秒鐘,那真是在劫難逃。此次車輛還僅僅在靜止狀態,若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無論是市區還是高速路況下危險性都極具增大,逃生幾率和二次傷害都很難估計。
在如今,特斯拉和蔚來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頭部品牌因出色的產品力收到不少人喜愛,雖然也面臨著諸如自動駕駛,軟件奔潰等各種問題。在云妹兒看來,電池問題才是核心問題,如何保障駕乘者和車輛自身的安全是每一個新能源品牌的在當下需要盡快解決的。
總結:
從三星Galaxy Note的自爆到特斯拉的自燃,盡管電池技術在這些年發展中取得長足進步,但顯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還要走。希望行業早日開發出高熱穩定性的固態電解質電池,替代易燃的常規有機溶劑電解液電池。從源頭上改善電池的穩定性,提高產品的安全性,這遠比聲明誰的自燃率更低來的更務實。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