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田彩也香全集新三板年報披露新動向 89家企業被主辦券商亮"黃牌"3歲寶寶喝幾段奶粉
新三板實行的主辦券商終身督導制度,在近期新三板年報披露期間呈現 “新動向”,越來越多掛牌公司被主辦券商出示 “黃牌警示”——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告,其中不乏創新層公司。而去年同期,券商的風險提示公告多限于年報披露的規范性問題,而鮮有涉及持續經營能力之警示。
持續經營能力警報頻響
隨著新三板年報披露高峰到來,主辦券商對掛牌公司持續經營能力風險的提示性公告也越發越多。截至4月26日,共有89家企業被主辦券商亮出“黃牌”,提示公司存在持續經營能力風險。其中有45家掛牌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報表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占被警示公司數量一半多。
以4月25日為例。當日,掛牌公司盛天彩的主辦券商國盛證券對其發出“持續經營能力”的風險提示公告。根據盛天彩披露的2013年-2016年度的財務報表顯示,公司連續四年虧損,且虧損額逐年擴大。對此,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為盛天彩2016年財務報表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主辦券商國盛證券提示,鑒于公司目前的營業狀況和財務狀況,其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在這89家企業中,絕大多數為基礎層企業,創新層只有5家;交易方式多為協議轉讓,做市轉讓方式的企業僅9家;既為創新層企業又采用做市轉讓方式的企業僅4家。
從行業來看,出現持續經營風險的掛牌公司集中在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業,分別為38家和29家,占比分別為43%和33%。
經營危機令資金鏈斷裂
持續經營能力是判斷一家公司價值之底線,上述89家公司何以在這個底線上響起了警報,是什么因素導致其經營難以持續?
據記者統計,虧損是拉響上述警報的主要原因,達68家,占比76%,其中連續三年虧損的有17家。
除了虧損因素,導致持續經營風險的還有資金鏈問題和貸款逾期因素,分別為12家和7家。另外,實際控制人或者管理層變更、涉及重大訴訟等原因也閃現其中。
在實際經營中,導致企業持續經營風險的因素往往相互疊加在一起,而各種內外因素導致的主營業務萎縮則是核心。
有些公司盡管所處行業出現回暖,但公司卻無法因此走出虧損陰霾。九華山酒就是典型。2016年年報顯示,九華山酒營業收入3360萬元,同比下降21%;凈利潤為虧損855萬元,同比擴大47%。而2014年和2015年,則分別虧損480萬元和582萬元。
弘方股份也是禍不單行。該公司披露的2016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顯示,期內公司出現營業收入大幅下滑、大額經營虧損的情況,同時公司賬面應收賬款金額也較大。
經營性危機很容易引發資金鏈斷裂問題。米米樂、威奧科技、華中自控等貸款逾期而無力償還,華麗包裝、中云創、拓捷科技等深陷大比例股權質押的“泥淖”,大衛之選、壹靈壹、時空客等甚至因資不抵債被實施風險警示,甚至面臨破產。這些已經拉響警報的,都是資金鏈出現問題的公司。
可以推斷的是,拉響經營警報的公司未來還會密集出現,因為越晚出年報的,往往越有問題,尤其是那些延期披露年報的公司。
據上海證券報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