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身保鏢全文下載IPO申請合規性審核聚焦五方面 發行人要充分披露信息手部皮膚粗糙怎么辦
■本報記者 朱寶琛
“請發行人代表進一步說明,報告期內環保設施的運行及其環保投入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發行人的環保措施是否有效。近年來國內外HDO廠家的產能和產量均大幅減少的原因。是否涉及環保因素。是否涉及該產品的市場和技術前景。相關信息和風險是否已充分揭示。”在日前的一場發審會上,發審委對一家上會企業提出的若干問題。
類似在發審會上被問及環保問題,在已經上會的企業中并不在少數。而這正是對IPO企業合規性審核的一個重要表現。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向記者透露,證監會的IPO審核,主要是依法審核發行人在主體資格、獨立性、募集資金使用、財務會計、規范運行等五大方面的合規性,尤其會重點關注企業土地的取得和使用情況、環保是否達標、稅收的規范性、公司業績是否對稅收有重大依賴性、個稅繳納問題以及員工的五險一金繳納等問題。同時,要求發行人依規充分披露信息、揭示風險。發行審核中并不對企業的價值進行判斷。
“合規性方面的審核結果,最終是要根據違法違規的情景、性質、社會危害性、相關處罰部門的意見來綜合確定。”該人士進一步介紹。
而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發行人不得有下列情形”中,包括“最近36個月內違反工商、稅收、土地、環保、海關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受到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
對于重大違法違規的認定,有業內人士給出三點判斷:其一,這是根據已有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以及發行監管規范性文件已有規定進行審核。一般運行過程中的處理原則是誰處理誰下結論,也即權威認定。其二,如果仍達不成,且確實需要有所判斷的,必須要由發行人自己解釋,同時,專業中介機構必須要明確發表意見。
如果確有必要的,還需要請第三方權威機構鑒定。其三,無論輕重大小,企業均需一律如實披露,讓社會來監督。在充分信息披露的情況下,讓潛在投資者能夠知曉,有所判斷。在各方面介入的情況下,形成明確意見,各方歸位盡責。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以環保方面為例進行說明:如果公司在環保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問題,比如偷偷排放未經處理過的污水,被環保部門予以嚴厲處罰,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是因為某個標簽標示不明等這樣的問題遭到環保部門處罰,那么,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不是有任何一點點小的瑕疵就不能上市了。”上述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
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同樣備受投資者關注,特別是近期市場上對企業業績變化的批評比較多。這是因為有些次新股今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出現虧損。
對于這一問題,有券商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認為“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分析業績下滑與行業波動趨勢是否相符,是否有合理的理由,而不是一棍子都給打死”。
對此,該人士予以進一步解釋:一種情況是企業本身受經濟周期、行業周期以及季節性波動導致的業績變化。如果同比無明顯變化,則屬于正常波動。另一種情況是,部分創業板上市公司由于體量小,收入無固定規律可尋,僅看一季報就判斷業績變臉不科學,而是要根據訂單實施情況確認收入,上市后當期的業績數據并沒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上市公司業績波動是一種常態,當然,它也是一種不確定性風險。所謂“業績變臉”,只要沒有信息造假,只要沒有法人及高管犯罪,它就是一種可包容的業績波動。
“評價一家企業的業績好壞,往往不在一時,而在長遠。”董登新表示,更重要的是,我們對一家企業投資價值的評判,除了短期盈利情況,更應關注其盈利模式及利潤質量,主營收入增長的穩定性,尤其是主業成長性及研發投入、市場前景等。
證監會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證監會的發行審核是依法嚴格遵循發行上市條件的要求,如果企業上市后當年業績下滑甚至虧損嚴重,但風險揭示不夠充分,證監會將視情節輕重采取行政處罰或相應措施。
“如果發現存在業績注水等問題,肯定要嚴肅處理。”該人士表示。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