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首頁  嬰幼護理  0-1歲

媽媽快收藏!崔玉濤育兒知識總結——寶寶常見病篇!

  • 來源:互聯網
  • |
  • 2017-05-14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1、牛奶過敏的最好治療辦法是牛奶及含牛奶制品,同時采用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進行營養支持。由于特殊配方粉的味道與普通配方差異較大,轉換特殊配方時應循序漸進。每次將一定特殊配配方加到普通配方內,逐漸增加特殊配方的比分,兩周內換成全部特殊配方即可

  2、如何在家進行過敏的回避+激發試驗?當懷疑過敏時,及時去除懷疑的食物或遠離懷疑的。若癥狀明顯見好,再有意識地接觸被懷疑的食物或;若過敏癥狀再次出現,即可確定過敏。若家長不能準確判斷,醫生可幫助。其實,很多家長帶孩子看過敏前,已經不止一次在家做了回避+激發試驗

  3、如何看待過敏原檢測結果?檢測是針對IgE介導(急性)過敏;過敏還有非IgE介導的慢性過敏。過敏原檢測陽性說明有過敏,但陰性不能說明沒過敏。所以要通過生活中孩子對食物或的切實反應確定過敏原。千萬不要依據過敏原檢測結果作為孩子食譜的選擇依據。回避+激發是診斷過敏的金標準。

  4、(1)2歲幼兒前來就診是因濕疹一年多。已明確是牛奶蛋白過敏,可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已半年多,一點效果都沒有。家長認為當地醫院診斷不準確,希望重新檢查。在與家長交談時,孩子不耐煩了,于是家長拿出蛋糕給他吃。蛋糕里含有牛奶嗎?!當問到家長時,才恍然大悟。

  (2)治療過敏分為兩步:1、去除過敏原。如果為牛奶蛋白過敏,就要去除牛奶和一切含牛奶食物。為了嬰幼兒的營養,使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但是,一定注意停止所有含有牛奶的食物和補充劑。2、促進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服用含有LGG和/或BB12的活性益生菌。連續服用至少3-6個月

  5、咽喉部是嬰幼兒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的部位。常見癥狀包括發熱、咳嗽等。由于咽喉部發炎,引起吞咽不適,進而減少或障礙。對反復咽喉部感染者,應考慮與上呼吸道過敏有關,極少數為免疫功能低下。因過敏導致上呼吸道粘膜充血;加上的呼吸道,病毒細菌出入而引起繼發感染。

  6、濕疹嗎?很多人認為濕疹不。很多嬰兒都會有濕疹,隨著長大,一歲后就會自行好轉。這種說法非常不正確。就濕疹本身來說,一歲后確實會好轉,很多還會自行消失。但是,過敏三部曲--皮膚+胃腸表現;上呼吸道到下呼吸道表現,我們,濕疹的好轉并不意味過敏消失,也許在進展。

  7、家長都知道濕疹對激素,但害怕副作用,不敢給孩子使用。其實,激素只治標不治本。真正治療濕疹,應從原因找起。年齡越小,濕疹與過敏的關系越大,且與食物的關系越大。對嬰兒來說,牛奶和雞蛋是主要過敏原。水解配方作為母乳不足的替代,滿8個月后添加蛋黃,可減少嬰兒濕疹的發生

  8、對嬰幼兒來說,濕疹與過敏的相關性極強。但是,也不要認為嬰幼兒皮膚上出的皮疹都是濕疹,千萬不要泛化濕疹(干性、脫屑、滲出)的診斷。嬰幼兒皮膚上特別容易出疹。除了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皮疹外,常可見到熱疹(痱子、汗皰疹等)、粟粒疹、嬰兒痤瘡等。如果家長不能分清,可請教醫生。

  9、(1)越來越高的過敏者與生活習慣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過早添加配方粉;頻繁使用抗生素、過度依賴消毒劑等都是誘發過敏因素。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對天然無害物質的過度反應。沒有靈丹妙藥可很快根治過敏,只有盡可能過敏原,同時服用活性益生菌糾正免疫系統。至少3-6個月才會初見成效。

  (2)嬰幼兒過敏從食物起步,主要是牛奶和雞蛋。生后過早添加牛奶,過度依賴蛋黃,與之越來越嚴重的“無菌”,致過敏越來越多。治療過敏非常重要,預防過敏才是重中之重。嬰兒生后盡快吸吮乳房,促進腸道菌群建立;生活中去除消毒劑;純母乳喂養;盡可能少用抗生素;按時預防接種。

  10、過敏分三部曲:皮膚和胃腸道;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表現。上呼吸道表現類似"感冒"。反復流涕、咳嗽、扁桃體腫大、腺樣體肥大等。過敏導致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當然就會繼發感染。對正規治療后,仍會反復發作的上呼吸道病癥,可考慮與過敏有關。去除過敏原,才可根本糾正這些表現

  11、經常"感冒"并不一定意味孩子的免疫功能低下。很可能與過敏有關。可通過過敏原檢測確定原因。千萬不要輕易使用免疫增強劑(匹多莫德、胸腺肽等)。過敏是免疫異常增強的表現,免疫增強劑會使過敏會更加嚴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會反復出現嚴重的細菌感染,比如肺炎等。不要免疫增強劑!

  1、問1:寶寶一個月七天,每次睡覺快要醒的時候都會憋紅了臉,很用力,好像要放屁還是大便,還哭出聲 來,開起來很痛苦,用力后會放屁,但是喝奶后好轉。這是為什么?

  問2:昨天全母乳,今天還是一樣癥狀,很用力很用力,我聽了都心碎了。不會是便秘吧…每隔一個小時 就醒了,然后就憋著力。怎么辦啊?是腸絞痛嗎?但是每次睡覺都會啊。急死我了…

  答:這是典型的腸絞痛表現。給孩子服用西甲硅油,每次10滴,一天三次,喂奶前服用,兩周

  2、出生到一歲內,有些嬰兒的鼻淚管不通,造成眼淚滯留于相同側的眼內。眼淚為溶質,當水分蒸發后就會形成黏著的分泌物。常見于一側眼睛。遇到小嬰兒眼內,特別是一側眼內分泌物多,不要首先考慮感染。可以用溫毛巾或紗布清理眼內分泌物,并按摩同側眼內眥下鼻梁處,促進鼻淚管暢。

  3、便秘指的是大便干結和排便費勁。很多嬰幼兒排便間隔長,但性狀不干結,排便也不費勁

  ,不屬于便秘。家長不要為此采取使用開塞露等干預措施。特別是母乳喂養嬰兒,胃腸對母乳的吸收很好,生長正常,腸道內食物殘渣少,就會出現排便間隔時間長的現象,屬完全正常表現,不需干預。

  4、夏季使用空調可以保持室內溫度不會過高,可以維持于26度左右。這樣可以避免孩子起痱子,以及良好的睡眠。使用空調前,一定清洗空調的濾網,以免積存的灰塵、霉菌等播散于室內的中。再有,一定不要將空調的出風口直吹孩子。孩子外面玩耍出汗后,帶汗落了再進入空調房間。

  5、遇到孩子發熱,若體溫超過38.5度,一定先給孩子服退熱藥。有些家長希望醫生看到孩子高熱,以便醫生了解孩子情況,再服退熱藥,這是相當錯誤的。避免高熱驚厥非常重要。只要家長能夠告訴醫生孩子發熱的時間;體溫;服藥時間、劑量和藥名;退熱效果等,醫生就會很客觀地評價發熱。

  6、在門診常遇僅發熱數小時來就診的孩子。數小時內,除了高熱,沒有其它不適。此時,醫生檢查很難發現有價值體征,往往僅是咽部稍紅等。血液檢查基本正常,因發熱24小時內血液中白細胞還不能反映感染狀況。家長在孩子發熱初期,家中降溫、仔細觀察,不要急于就診,以免交叉感染。

  7、“剛滿月的孩子喂奶后,怕吐奶,我總是給他拍后背,可老人說,拍后背,震心臟,讓拍前面。”心臟位于胸廓左中部,從來說,拍前胸和后背對心臟振動相同。但后背有脊柱,對心臟性應該更好些,而且扣拍后背也易操作。喂奶后讓嬰兒趴在半仰臥大人的身上,幾分鐘后也會打嗝。

  8、只要室溫合適,保持于24-26度,并且沒有直吹風,就可以給孩子洗澡。洗澡可以促進人體循環,利于體內排熱,利于體內代謝,利于呼吸道內水分增加,有助于上呼吸道癥狀的改善。所以,發熱、咳嗽等病癥時,都可接受洗澡。

  9、很多家長擔心吹空調后會導致孩子著涼,出現發熱或咳嗽等癥狀。其實,只要空調排風口不直接吹孩子,就不會引起“著涼”。當孩子出汗后,快速進入溫度較低的房間或遇風吹時,特容易引起“著涼”,繼之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夏季,室內仍需使用空調,將室溫保持于24-26度。

  10、引起發燒的原因中,感染是常見的原因,但并不意味細菌是主因。也就是說,抗生素不是治療發熱的主要藥物,除非引起發熱的原因為細菌感染。咳嗽也是如此,只有細菌引起的咳嗽,才需用抗生素。不要將抗生素認成治療發熱、咳嗽的良藥。常見的發熱和咳嗽,絕大多數都是病毒感染所致。

  11、扁桃體腫大原始因素常與過敏有關。腫大的扁桃體上存在很多細小“溝壑”,易存留經上呼吸道的空氣內病菌--病毒、細菌、支原體等,引起扁桃體感染,又導致扁桃體進一步腫大。腫大扁桃體可部分阻塞上呼吸道,特別易造成打鼾、睡眠呼吸障礙等。及時去除引起扁桃體腫大的原因非常重要。

  12、預防嬰幼兒與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兒童或的密切接觸;去除過敏因素等可以預防上呼吸道的原發和繼發感染。當孩子出現任何不適時,比如減少;睡眠規律變化;發熱等都可能是上呼吸道發炎的早期表現。

  13、(1)四個半月嬰兒因兩周來反復發現大便帶血絲而就診。、生長、睡眠均正常。檢查未見異常,除部(如圖所示)紅腫且有小裂口--肛裂。純母乳喂養,大便次數多且較稀,常排氣時帶出少許大便。較多排便時,家長會用水沖洗嬰兒臀部;但少量排便時,用紙或濕紙巾擦臀部。

  (2)嬰兒皮膚粘膜都非常薄嫩,常用紙巾擦拭,有可能造成周圍粘膜/皮膚損傷。大便中有很多細菌,就會種植于損傷的周圍皮膚/粘膜上,形成感染。如果周圍粘膜/皮膚出現小損傷,再用濕紙巾擦拭,其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又會刺激損傷部位加重,形成小裂口--肛裂

  14、預防肛裂的方法是盡可能不用干且粗燥的紙巾直接擦拭嬰兒部位;便后用水沖洗臀部,并用軟布蘸干或風干;經常檢查孩兒部位,及時發現問題;預防和治療便秘等。出現肛裂,及時就診,并用黃連素溫熱液體泡/敷部,加上局部涂抗生素藥膏

  15、問:夏季多大的寶貝可以用防曬霜,用哪種好一些呢?有牌子可以推薦嗎?是不是也和大人一樣,如果外出時間較長,兩個小時需要補一次?還有涂防曬霜會不會影響太陽中VD的吸收?

  答1: 6個月以后即可使用防曬霜。一般很多藥妝產品都推出適合嬰兒使用的,可以選擇。2小時補充一次。但是加強物理防曬最重要。

  答2:加強物理防曬(長袖衣服;大檐帽;遮陽蓬或傘),必要時再使用適合嬰兒的防曬霜

  16、父母帶兩歲男童就診是因咨詢如何清理包皮垢。包皮與間常存有乳白色的物質-包皮垢。用清水沖洗、擦洗,效果不好,還會遭孩子。其實處理方法很簡單。包皮垢屬油脂類分泌物,溶于油。在包皮和處涂上橄欖油1-2分鐘,再用浸滿油的棉簽輕輕擦拭,就會非常容易地去除所有包皮垢。

  17、(1)天氣已熱,孩子房間是否可用空調?由于兒童新陳代謝比快,更怕熱,孩子的房間應根據氣溫進行適當調節,所以說可以用空調。但需注意:1、空調排風口不要直吹孩子;2、基本保持恒溫,維持室溫在24-26度;3、出汗后不要馬上進入空調房間;4、在空調房間內最好穿著長袖薄衣服。

  (2)空調房間內一定給孩子穿襪子嗎?在空調或非空調房間,是否給孩子穿襪子,應是習慣問題。其實孩子不怕涼,就怕大幅度變化。不要一會穿上襪子;一會又脫掉。一會溫度高;一會又降低。大幅度變化最容易使孩子生病。保持相對穩定的,穩定的養育習慣,易預防孩子生病。

  18、一位滿月嬰兒來體檢,發現布滿熱疹。囑家長不要給孩子穿蓋過多。可家長說穿蓋這么多,孩子手腳還偏涼呢?!由于嬰幼兒心臟力量較弱,每次心臟搏動泵出的血液到達手腳偏少,所以手腳會涼于身體。只要頸部和軀干溫熱,就說明穿蓋正合適。若手腳被捂熱,一定是穿蓋過多了。

  19、引起嬰幼兒偏頭的原因中"斜頸"是常見原因之一。對于偏頭,不要僅依賴定型枕。應在家自查或帶孩子到醫院檢查頸部。在安靜放松平躺狀態時,孩子頭部的中線軸與身體中線軸間有明顯角度,就應懷疑斜頸。及時咨詢醫生進行按摩治療,否則有可能影響孩子今后面部發育。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1、注射預防針后出現發燒是很常見的現象,不屬于疫苗的不良反應。如果體溫超過38.5度,需要給嬰兒服用退熱藥;如果體溫未超過38.5度,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千萬不要使用抗生素。疫苗接種后的發熱一般不超過48小時。

  2、注射五聯疫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脊髓灰質炎、B型嗜血流感桿菌)可替代常規推薦的百白破、脊灰疫苗。孩子滿兩個月即可接種,一歲內3次,間隔4至12周。生后15-18個月接種第四次。注射后有可能出現發熱、注射局部可能短時出現硬結。如果體溫超過38.5度,可服退熱藥。

  3、五聯針包括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脊髓灰質炎和B型嗜血流感桿菌。注射五聯疫苗的特點:1、減少預防針接種次數;2、五聯針作為一種制劑,所含防腐劑、添加劑明顯少于各自制劑中相應含量之和,因此安全性會提高;3、價格較貴。

  1、對于4-6個月嬰兒,突然哭鬧,與饑餓無關,就應考慮為嬰兒腸絞痛。這是一種常見的發育問題。起始于生后2-3周,自行終止于4-6個月。此間,因突然出現絞痛,會引起突發哭鬧,也可影響睡眠。順時針按摩嬰兒腹部;保持適當時間的俯臥位;使用益生菌制劑;二甲基硅油都可有一定效果

  2、長牙的早晚與遺傳關系密切。只要在生后4個月~18個月之內長第一顆牙都屬于正常現象。長牙早晚與缺鈣沒有明顯關系。只要生長發育正常,家長不必糾結于出牙時間的早晚。換句線、幾個月內嬰兒,若嗓子總有呼嚕聲,但無咳嗽、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現,應考慮是喉軟骨軟化。由于嬰幼兒軟骨內鈣質沉著不足,呼吸時喉軟骨會出現擺動,發出呼嚕聲。嚴重者,會出現嗆奶。只要正常喂養,6-12個月內會自然好轉,癥狀逐漸消失。任何藥物不能加速好轉過程。

  4、孩子體重不增或增長緩慢與3方面原因有關:1、入量不夠;2、消化吸收不良;3、異常丟失。入量不足較易發現;消化不良意味著大便中含有較多的原始食物顆粒成分;吸收不良意味每天排便次數多,且每次大便量多,但大便性狀尚可;異常丟失,包括腹瀉、過敏或先天性心臟病等慢性疾病。

  5、對于身高、體重的增長是否合適,還應使用“身高別體重”的曲線。將身高、體重到這曲線去比較,如果相交點落于50%百分位,說明身高、體重的增長非常合適,也就是體型非常均稱。超過50%,說明體重偏重;低于50%說明體重偏輕。可采用體塊指數(BMI)做為體型的指標。

  6、孩子的生長是否合適不是對某時的身高、體重等測量值進行直接評估,而應該使用生長發育曲線,結合以前的測量值,觀察孩子生長的速度。

  7、枕禿多發生于幾個月至2歲孩子,特別多見于2-12個月嬰兒。這是由于2個月以后的嬰兒頭部運動開始增多。躺在床上左右轉頭,造成枕部與床面或枕頭間摩擦增多,致使局部頭發生長緩慢。特別是第一次給嬰兒剃頭后越發明顯。隨著孩子長大,逐漸會坐、站、走后,枕部的頭發又會慢慢長出。

  8、從平均出牙時間來說,嬰兒滿六個月開始出牙,平均一個月出一顆牙。但沒有幾個孩子會按照這樣的規律出牙。除極個別的嬰兒出生時已出牙,第一顆牙萌出時間可從生后4個月至生后15~18個月。出牙的速度也不是均勻的。2-3歲內會全部出齊20顆。出牙過程與遺傳有關,與缺鈣關系不大。

  9、“一舉頭,二舉胸”意味著滿月時,孩子俯臥時可以有抬頭的動作;滿兩個月時,不僅可以抬頭,而且抬頭時可以離開床面。如果孩子滿三個月,俯臥位時還不能抬頭,要么就是家長從未讓孩子嘗試過,要么就是孩子神經發育有些問題,與喝配方奶和是否補過鈣、維生素A+D等藥物無關。

  10、(1)何為O型或X型腿?O型或X型腿指的是髖、膝和踝關節三點不在一條直線上,如圖所示。A顯示的是O型腿--當髖和踝關節在一線時,膝關節間距離超過至少3厘米;B顯示的是X型腿--當髖和膝關節在一線時,踝關節間距離超過至少3 厘米。當孩子睡眠或完全放松時,家長可在家自測。

  (2)由于出生前,嬰兒雙腿處于盤曲狀態,從而導致出生后1-2年內小腿本身有些向外彎曲,但髖、膝和踝關節在一條直線上,屬正常現象,不是O型腿。當孩子睡眠時家長可將孩子的雙腿輕輕并攏,即可觀察到孩子的髖、膝和踝關節的是否在一條直線。如果懷疑有O型或X型腿,應帶孩子看小兒骨科。

  11、很多嬰兒都有揪耳朵、摳耳朵、拍頭等習慣,家長多認為是耳道進水、中耳炎、耳垢等原因所致。實際上多是生的。因嬰兒兩側內耳發育不均衡,容易感到耳部內異物感,如同飛機剛降時我們的感覺。這種情況于生后半6至12個月內消失。如果真是中耳炎,會有哭鬧、發熱等現象。

  12、問:孩子1個半月了,睡覺頭老喜歡往一邊偏,很難調整頭歪至另外一邊睡覺,后腦勺已經明顯看出來不平了,請問有什么好辦法能改善?

  答:對嬰兒睡覺總偏向一側的情況,應考慮是否與斜頸有關。人的頸部兩側分別有胸鎖乳突肌,對頸部運動具有重要作用。若一側胸鎖乳突肌在生產前或分娩中受到牽拉,可一側肌肉受損,致使頸部歪向一側。除了頭部姿勢異常外,還會出現偏頭現象。盡早診斷并采用物理按摩會有明顯效果。

  推薦閱讀:寶寶濕疹、痱子、尿布疹...媽媽擔心的這些皮膚問題,處理方法都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網站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