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教你知識是為了讓你更有知識
經常在小區的廣場上聽到爺爺奶奶們交流育兒經驗,“你們家的認識多少字了?”,“我們這個不爭氣,才能數到500!”,”我孫子能背很多英語單詞啦!”而這些被提到的孩子一般在上幼兒園,有的甚至才剛學語。
幼兒園大班的主要教學目標,依然是日常生活,包括換牙的衛生常識,會使用筷子,文明用餐,簡單營養知識,穿物,公共衛生,遵守社會規則,個人儀容形象等。語言、音體美也放在重要的。數字、漢字等幼升小的環節添加進來,但也只是簡單的滲透。而小學低年級的教學目標里,最基礎的就是漢語拼音,識字寫字。原本這是遵循規律,有條不紊的,按照慣常的規矩,這一切的銜接都會自然順暢。倒是急躁的家長們把這一切打亂了,本意讓自家孩子脫穎而出,卻形成打仗一般的比拼風氣,把幼兒園低年級的老師們給慣壞了,順勢把最基本的職責推給了社會。大家合力把這一平順和諧的成長階段給切割得,這里加一塊學前數學,那里加一段幼兒英語,四五歲的孩子每日被大人在朋友圈里曬著書法作品聯系稿求贊,親友聊天群里熱火朝天地輪播著各種特長視頻,家長和孩子一起緊湊忙碌著,迎接著好似一場大的“幼升小”。
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一個“小社會”,在這個三到六周歲年紀的時代里,他們有自己生命深處對應的需要,他們需要學會基本的生活技巧如吃飯飲水、穿衣如廁,慢慢蓄積的羽翼,靜待。他們需要學會運動,戶外活動和各種游戲鍛煉他們的協調能力和身體機能,奔跑打造的免疫力和品格將讓他們受用終生。他們需要學會遵守規則、與人相處、交往甚至求助,感受并適應家庭和社會的不同。他們需要學會熱愛和他人,懂得聯系和發展,學會用寬博的眼光打量世界。他們需要學會欣賞美,音樂、舞蹈、繪畫、手工活動等將讓發現他們食物和玩具之外的迷人美好,樂意感受并接納,甚至成為美麗事業。當然他們也需要學會如何學習,發現語文數學能夠帶來趣味和快樂,養成干脆積極的學習習慣,以及科學用眼,坐姿標準,握筆準確......這一些習慣思維和技能長進了他們的年輪,未來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一生的生長就將不在話下。
學前“武裝”過小學知識的孩子們,在升小學初期可能是有底氣的,他們會搶著算數,拼寫,昂揚,慢慢他們會發現被的知識是似曾相識的,他們甚至開始輕視和,漸漸地,他們將失去“儲備”的優勢,逐漸落后。而學前爭強好勝、囤積知識的教育習慣,并沒有撫育好健康平靜的心理骨架,焦躁之后甘于落后,變得不再有優勢。相反那些經歷正常“幼兒時代”走來的孩子們,如果智力上沒有顯著的硬傷,他們將平順合拍地踏入新的學習和生活,那些以往經歷中與幾個數字和字母不同的,營養在生命中的好習慣、好性格、好方法將陪伴他們走完小學,中學,大學,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