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歲前需要注意的10件事大多數寶媽都沒做對!
寶寶三歲前這段時間對寶寶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階段,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不過由于認識的不足或是老人的,可能有的事情不一定能做對,如果是小事的話,到也沒有太大影響,如果是事關寶寶健康的大事,寶媽們就要注意了。比如以下這事關3歲前寶寶的10件事,寶媽就要科學做法,不能做錯了!
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應該是母乳,因為母乳是嬰兒最安全,、最自然的食物,含有嬰兒成長所需的全部營養和抗體。新媽媽分娩后要盡早讓嬰兒反復吮吸乳頭,不管有沒有下奶,都要讓寶寶吮吸刺激乳汁分泌。
過早讓寶寶喝配方奶會增加孩子成為易過敏體質的風險,今后牛奶過敏、濕疹、鼻炎、哮喘的機會會明顯增加。所以,嬰兒出生后只要體重下降不是很嚴重,在7%以內,都要純母乳喂養,不要因為擔心寶寶餓瘦了而一早喂配方奶。
寶寶出生后的6個月內要盡量純母乳喂養。所謂“純母乳喂養”就是只給寶寶喝母乳,不吃輔食,連水、蔬菜汁什么的都不能喂。但是由于老人的各種和奶粉商的“”營銷,再加上寶媽本身對母乳喂養的不夠,能純母乳喂養的家庭還不多見。
母乳中缺乏維生素D,這是骨骼發育的必要元素,而且能夠預防佝僂病,因此從寶寶一出生就要補充維生素D。
在寶寶滿6個月后添加輔食對健康最有利。而過早添加輔食,會對寶寶的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帶來負擔,還會增加寶寶食物過敏的風險,像是拉肚子、便秘等問題都可能發生,此外還可能導致寶寶日后超重;而過晚添加輔食,會導致寶寶貧血、營養不良等問題,也不利于寶寶鍛煉吞咽固體食物的能力。
為了好寶寶的牙齒,要從寶寶長出第一顆乳牙時就開始給寶寶刷牙,此外還有以下:
2.乳牙長齊后,要用豌豆大小劑量的含氟牙膏刷牙,還不會吐的寶寶要用米粒大小的劑量的含氟牙膏。
母乳和食物中含有的鹽分,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生理需要。而攝入過多的鹽會加重寶寶腎臟負擔,還會影響孩子對鈣、鋅的吸收,容易導致寶寶缺鈣、缺鋅;另外,寶寶的味覺在發育中,加鹽或其他調味品還會導致寶寶挑食。
因此,寶寶在一歲前的輔食不只是不能加鹽,其他的調味品也都不要添加;而在寶寶一歲后也最好以清淡為主,少添加調味品。
純牛奶不能被寶寶完全消化,而且營養成分也不如配方奶均衡,而且純牛奶所含的脂肪類型對這個階段的寶寶也不健康,因此不要給一歲前的寶寶喝純牛奶。
1.一歲后,寶寶就能喝純牛奶,對于較胖的寶寶喝脂肪含量為2%的低脂奶。
寶寶最好在12-24月這個時段內戒掉奶瓶。因為寶寶使用奶瓶時間越長,長齲齒的風險就越大,長時間使用奶瓶還會影響寶寶牙齒發育。此外,大部分的牙齒咬合不正以及手部功能缺乏鍛煉也與長時間使用奶瓶有關;長期使用奶瓶還會攝入過多乳汁或含糖飲料導致寶寶肥胖。
有的家長覺得要早早訓練寶寶排便,這樣可以讓寶寶早點戒掉尿布或紙尿褲。而大部分的寶寶在18-24個月是,控制排泄的肌肉才發育成熟,所以太早進行如廁訓練沒有多大作用。
在寶寶一歲半到兩歲后再進行如廁訓練,此時寶寶可以靈活的站、坐、走、蹲、起,也能聽懂大人的簡單指令,這時家長可以訓練寶寶自己坐盆大小便。
這一點很多家長不理解,給寶寶播放個電視節目看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不是很好嗎。其實太早給寶寶看電視,會造成很多問題:
年齡太小的寶寶,無法把一個個快速閃過的畫面組織起來,即使在電視中學到一些語言,也是機械的、死板的、并不能靈活運用這些語言。研究發現,經常看電視玩手機的孩子比很少接觸電子產品的孩子說線.減少想象力和創造力
電視節目給了寶寶最直觀的動態圖像,寶寶不需要發揮想象力,也沒時間去思考和想象,他在這個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
寶寶在嬰幼兒時期接觸電視或手機越多,其對書本的興趣就越低,如果寶寶于電視和手機的話,長大后會更任性,更。
三歲前這個階段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家長多學習一下3歲前的育兒知識,能夠少走些彎,少犯些錯誤,讓寶寶成長的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