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0-6歲寶寶視力發育指標
寶寶出生一個月以后聽覺就基本發育成熟了,但是視覺卻不然。雖然寶寶剛出生時,只能看到抱著他的人的臉,但隨著寶寶一個月一個月地長大,他能看清的范圍也會越來越大的。
1個月內:出生一周,寶寶的視力趨向于近視,可以把視力集中于 8 至 15 厘米遠的物體上,還能夠用眼移動的物體。在寶寶頭部上方的出示一個環,作垂直方向的移動,觀察寶寶能否立即用眼睛紅環。一周后,可以看見3米處的物體,他也將學會運動的物體,并且喜歡看人的面孔或者高對比度的圖案,兩只眼睛運動還不夠協調。1個多月時嬰兒能看清眼前15—30厘米內的物體,能注視物體了。
2個月:到了2個月時嬰兒視覺集中的現象就越來越明顯,喜歡看活動的物體和熟悉的大人的臉。能協調的注視物體,能區分顏色,但不能分辨深淺,在90度范圍內眼球能隨著物體運動,當有物體很快地靠近眼前時,會出現眨眼等性反射,注視小手5秒以上。
3-4個月:3個月時能固定視物,看清大約75cm遠的物體,視力約為0.1。注視的時間明顯延長了,視線還能跟隨移動的物體而移動,例如,嬰兒睡在小床上,母親從身邊走過時,他的眼睛可以跟著母親的身體轉動,喜歡看自己的手。對顏色很,嬰兒對色彩有偏愛,喜歡看明亮鮮艷的顏色,尤其是紅色,不喜歡看暗淡的顏色。他們偏愛的顏色依次為紅、黃、綠、橙、藍等,所以我們經常要用紅色的玩具來逗引孩子也正是這個道理。仰臥時,兩眼會的人。經常有意識地在寶寶面前,吸引寶寶的關注,觀察寶寶眼睛是否會。
5-6個月:眨眼次數增多,可以準確看到面前的物品,還會將其抓起,在眼前。將手搖鈴掛在搖籃或嬰兒床旁邊,當孩子不小心碰到手搖鈴時,觀察寶寶是否會因聲音注意到某處有個東西。當孩子坐起來玩時,雙手可以在眼睛的控制下擺弄物體,會盯住他拿到的東西,手眼開始協調。在寶寶眼前出示玩具,并上下左右緩慢移動,觀察寶寶是否能有意識地主動。6個多月時,目光可向上向下跟隨移動物體轉動90度。這時候孩子的視力可達0.1,能注視較遠距離的物體,如街上行人、車輛等。
7-8個月:能辨別物體的遠近和空間;喜歡尋找那些突然不見的玩具;跟寶寶玩“躲貓貓”的游戲,觀察寶寶的興奮程度和反應及時與否。
9-10個月:視線能隨移動的物體上下左右地移動,能落下的物體,尋找掉下的玩具,并能辯別物體大小、形狀及移動的速度。能看到小物體,能開始區別簡單的幾何圖形,觀察物體的不同形狀。開始出現視深度感覺,實際上這是一種立體知覺。
11-12個月:視線能隨移動的物體上下左右地移動,能落下的物體;1歲時視力可達0.2。
1-2歲:1歲后,喜歡看圖書,能區別物體,會模仿動作。在光線的不斷刺激下,孩子的視力逐漸在發展,到1.5歲時,他的視力可達0.4,能看見細小的東西如爬行的小蟲、蚊子,能注視3米遠的小玩具。還能區別簡單的形狀,例如圓形、三角形、方形。
2-5歲:這階段的孩子能判斷出物體大小、上下、內外、前后、遠近等空間概念。
2--3歲:雙眼視覺發育最為旺盛。2-3時,視力大約達到0.5-0.6,已經快接近視力,但此時極易使視力。 四五歲時,視力大約為1.0,各種眼部生理反射已形成并趨于穩固,此時已不易視力。
寶寶現在還太小,他還不能判斷自己是不是有視力問題。因此你需要保持,注意觀察存在潛在問題的信號。如果寶寶出現以下情況,你帶他去看醫生:
在用閃光燈給他拍的照片里,他的眼睛里總是有一個異樣的點。這個點不是普通的紅眼,而可能是一個白點一類的
醫生會判斷寶寶的眼睛是不是真的有問題。醫生可能會幫寶寶檢查眼睛,篩查視力。如果有必要,醫生會你帶寶寶去看眼科專家。
新生寶寶只能看到光和影,吃奶的時候剛好可以看到媽媽的臉,再遠則不見。3個月大時已具有三色視覺,但這個時候他們最感興趣的還是對比強烈的黑白兩色,尤其是黑白相間的圖案,所以此時最好在寶寶眼前20-38厘米處放一些具有黑白對比色的玩具。
這是寶寶辨別物體物象細微差別能力(簡稱“視敏度”)的發展關鍵期,此時他們需要的是顏色對比鮮明的圖像和玩具。
孩子能直立行走了,開始對遠近、前后、左右等立體空間有了更多認識,這時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3D玩具,引導寶寶視覺從二維向三維,激發想象力,如各種積木幾插接式、鑲嵌式的玩具都是對此時的孩子有啟智作用的玩具。
通過視覺,孩子能判斷出物體大小、上下、內外、前后、遠近等空間概念。這個時候,家長應利用游戲發展孩子的空間視覺能力,如走迷宮、識別各種標志、國旗、學地圖、找不同(辨別兩張看似相同卻有五處不同的圖畫)等,同時,讓孩子使用油畫棒、毛筆、橡皮泥等進行繪畫訓練,是將視覺啟智和美育教育相結合的方式。
從寶寶出生開始一直到六歲,是視力發育的黃金時期。根據統計,學齡前幼兒視力不良的比率為10%、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近視比率為20%,而近年來,近視的發生卻有逐漸提早至學齡前幼兒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年紀愈小的近視患者,度數加深速度愈快,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也愈高,而高度近視更是埋下日后引起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因素。因此,專家:視力保健從小做起。
提到眼睛視力,大多數的人會聯想到維生素A。其實,還有很多營養素也和眼睛發展、預防組織老化、視神經健康有密切關系,例如:維生素B群、維生素C、胡蘿卜素、DHA等都是不錯的營養補給選擇呢!
含有維生素A及胡蘿卜素的食物對眼睛是有益處的。因為維生素A(亦可由胡蘿卜素轉換而得)是黏膜細胞分分的必要成分,倘若黏液分泌不足,眼睛容易出現干澀、疲勞、充血等干眼癥困擾;此外,維生素A也是眼球細胞內視紫(為一種可接受光刺激的色素蛋白)的重要成份,如果視紫無法形成,眼球對的適應能力就會減退,嚴重時還容易出現夜盲癥的現象。
因此,當寶寶飲食長期缺乏維生素A或胡蘿卜素攝取,或出現眼睛干澀、不舒服(如:淚水分泌量變少、眼睛不再水汪汪)時,您不妨在小朋友的飲食中,添加含豐富維生素A及胡蘿卜素的食物,如:動物性來源的動物肝臟、蛋黃、牛奶與奶制品,以及植物性來源的黃綠色蔬果(如:花椰菜、南瓜、紅蘿卜、莧菜、菠菜、韭菜、青椒、紅薯、木瓜、芒果等)。
眼球中有許多視覺神經細胞與視力息息相關,而維持神經系統健康的大功臣——維生素B群,就是參與人體能量正常運作、神經傳導的重要因子,不過卻經常被人們所忽略。
舉例來說,在中國傳統烹調習慣中,多喜好以煎、煮、炒、炸的方式準備日常飲食,這是很容易會怕高溫的維生素B群;再加上多數人喜歡吃精致食物(如:白米飯),導致維生素B1的攝取機會大幅度降低,造成許多神經傳導障礙的困擾。
因此,倘若能夠同時攝取維生素B1、B2、B6菸酸、B12的成效是再好不過了。
沒錯,在動物肝臟、乳類、瘦肉、綠葉蔬菜、豆類、小麥胚芽、糙米、啤酒酵母中,就蘊藏著這類豐富的活力因子。
眼球健康——維生素C 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物質,也是組成眼球水晶體的成份之一。除了能防止水晶體老化、避免視網膜遭受紫外線損傷;更能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增加眼睛內細小血管的韌性,幫助增進眼球健康。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C,就容易出現水晶體混濁的白內障。
然而,維生素C并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需要每天從食物攝取。因此,您在飲食中可以多選取富含維生素C的深綠色及黃紅色蔬果(如:青椒、黃瓜、菜花、小白菜、鮮棗、番石榴、蕃茄、草莓、奇異果、葡萄柚等蔬果)。 閃亮眼球活力——DHA 提到DHA,相信多數家長會說:“這是一種能幫助寶貝智能成長的重要營養……”但是您可能不知道DHA也是眼球的組成成分喔!這種人體無法制造的必需脂肪酸,屬于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在視網膜磷脂中DHA約占了40%~50%(主要集中在視網膜以及光受體中)。
由于DHA可通過血液視網膜屏障(Blood Ret in a Barrier),能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使訊息快速傳遞到大腦,達到視覺提升的效果,您不妨多選取富含DHA的海藻類食物以及深海魚類(例如:鮭魚、鮪魚等)。
小編總結:眼球中有許多視覺神經細胞與視力息息相關,而維持神經系統健康的大功臣--維生素B群,就是參與人體能量正常運作、神經傳導的重要因子,不過卻經常被人們所忽略。家長要多為寶寶補充維生素B哦!
- 標簽:寶寶0到1歲發育標準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