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0-1歲的寶媽是一種什么體驗?
用英文是:You need cry,dear.(想哭就哭吧,寶貝兒。)”
每天后臺能收到幾千條問題......喂多了,怕撐了;喂少了,怕餓了。當媽真是操碎了心!
每個寶寶都有個體差異,“飯量”、“胃口”不可能一樣。所以不要盲目和“人家”去比較。吃兩碗飯的寶寶未必就健康,吃一碗飯的寶寶未必就營養不良。不要要求寶寶每次一定要喝完你定下的參考量,要根據寶寶發出的信號滿足他的需求即可。
• 1天大的寶寶胃容量大概是5至7ml, 或是一個玻璃彈子球差不多大小。剛分泌的少量的初乳正好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
• 第3天,新生兒的胃容量增到30 ml左右,或是一個大號玻璃球那么大。少量,頻繁的喂養能寶寶獲得他所需要的母乳量。
• 第7天,新生兒的胃容量大概為60ml左右,或是一個乒乓球大小。繼續頻繁的喂養能寶寶獲得他所需要的母乳量,同時也確保媽媽的產奶量能滿足寶寶的需求。
• 未滿月的寶寶,如果一次睡覺超過4小時,應叫醒喂奶。滿月后一般不用刻意叫醒喂奶。
• 母乳寶寶按需喂養,不拘泥于具體時間。不要用你吸出來的奶量來衡量寶寶一次吃的量,就認為寶寶吃的不夠。
• 配方奶寶寶在月子里一般也是只要寶寶是因為饑餓而哭奶,就應喂養。慢慢寶寶會形成自己的吃奶規律,媽媽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一般每3-4小時寶寶就要吃一次。
在一天24小時里面,通常喂寶寶8-12次。具體喂養時間可以不固定。兩次喂奶間隔可長可短。每天至少會有6次小便(尿濕4-8個尿不濕),通常還會有3-4次大便。滿月時每日攝入奶量大約在720ml左右。
• 線:看尿布。第個月 每天至少尿濕6次尿布。通常有3-4次大便。隨后大便次數慢慢減少到1天1次或隔天1次。
• 線:聽聲音。寶寶吃奶的吞咽聲,一般連續吸允幾下后就有吞咽聲。如果寶寶吃完奶后表現的很滿足,說明寶寶吃飽了。
• 線:體重增長情況。如果喂養充足,寶寶前3個月每月增加420~840g體重。寶寶在3~6月,體重每月增長在420g左右。
• 寶寶到第4個月可以一次吃完150~180ml的奶,具體攝入量還會因人而異,總攝入量一般在750~900ml
寶寶單次吃奶上限最大不能超過240ml,一天總量配方奶不超過960ml;具體到每個寶寶有個體差異性,未必每天,每次都相同,也未必都能達到推薦量。寶寶會根據自己的個體需求不斷調整攝入量,所以不用太糾結某個定量。只要寶寶狀態好,生長發育正常,就是沒問題的。
正確的含乳方式,可以防止乳頭疼痛和皸裂。每次喂奶應該變換嬰兒姿勢,分散乳管承受來自同一方向的壓力。媽媽需要幫助寶寶正確含住乳暈而不僅僅是乳頭部分。
最好的預防辦法就是經常給寶寶吃奶,兩次喂奶間如果腫脹可以擠出一點。盡量每次讓寶寶兩側乳房都吃到。你可以在喂奶前熱敷,熱敷有利于循環加快,促進乳汁的流動;如果還是腫脹,你還可以在哺乳后冷敷,冷敷可以緩解脹痛。
得了乳腺炎,一般治療方法就是排空乳房(寶寶吸,或吸奶器吸);服用抗生素或輸液。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給你開哺乳期可以吃的抗生素。不要停止喂奶,否則乳腺炎會加重。得乳腺炎期間,母乳并沒有被感染,所以哺乳不會寶寶。
是的。寶寶飛速生長階段常出現在2~3周大時;然后是6周左右;3個月左右還有一次。在這些飛速生長階段,寶寶會不停的想要吃奶,而不是你的奶少,更不是寶寶沒吃飽。寶寶這期間頻繁吃奶,媽媽的乳房就會對這一頻繁的喂養需求做出反應,提高泌乳量。而不要人為的添加奶粉。
這一類型的寶寶總需要長時間抱著,哄著,喜歡大人抱著走來走去。他們常喜歡時不時的趴在媽媽身上吃兩口奶當“點心”,然后就去小睡一下下,有時候半小時不到,又醒來。
這類寶寶雖然比較難帶,但通常體重增加都在正常范圍。可以考慮用嬰兒背帶或其他可以將嬰兒背在身上的工具,或者搖籃都有助于讓寶寶安撫下來。
1歲內的寶寶都不能喝牛奶。原因是牛奶不能被嬰兒輕松的完全消化。但母乳或配方奶可以。純牛奶含有高濃度的蛋白質和礦物質,會給尚未發育成熟的嬰兒的腎臟帶來負擔。純牛奶缺乏足夠的鐵和嬰兒所需的其他營養素。因為不應該給1歲內的寶寶喂食純牛奶。
當寶寶滿1歲后,你可以嘗試給寶寶喝純牛奶。待接受后,純牛奶可以作為1歲+ 寶寶奶類的主要來源。但必須同時寶寶能攝取足夠營養均衡的食物(主食、魚、肉、蛋、蔬果等)。
出生后2星期寶寶開始補充。母乳寶寶開始補充預防量維生素D 400IU/d 可以到2歲。(2歲以后,孩子戶外時間特別多,當地太陽光照充足,也沒有什么霧霾,就可以不用再補了。)
混合喂養的寶寶理論上需要換算出配方奶每天攝入的vd量,補差額至400IU/d;如不會換算,每天配方奶不足500mL的,照樣每天補維生素D 400IU,如配方奶量在500~1000mL的,補充量減半即可。(如果懶得計算,事實上,喝配方奶每日不足900ml的寶寶,都可以每天補400IU維生素D.)
0-6個月:每日需鐵量0.3mg,主要來源為母乳、配方奶,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鐵,除非是被確診為缺鐵性貧血的寶寶。
6個月~-1歲:每日需鐵量10mg,主要來源為母乳、配方奶、紅肉類、動物血液、動物肝臟類、魚類;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鐵,除非是被確診為缺鐵性貧血的寶寶。
一旦被確診為缺鐵性貧血,應盡快使用鐵劑。這是因為兩歲以下的小寶寶鐵缺乏可損害其認知能力,嬰兒期的鐵缺乏更可導致不可逆的神經發育損傷,這一影響可持續至成年。如果確診為缺鐵性貧血應考慮補劑,補鐵效果較快,會減輕神經發育損傷。食補一般時間較慢。
6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情況不需要額外加水。需要補充水分的情況,喝奶就可以做到。寶寶6個月后添加輔食后,需要額外的水。可以少量給予。寶寶一時不愿意接受也沒有關系,寶寶早晚都會學會喝水。你可以想些辦法多嘗試。
不給1歲以內的寶寶喝果汁,哪怕是鮮榨的果汁。讓寶寶養成喝果汁而不是喝白水的習慣,可能會導致他們長大后只愿意喝甜飲料,這可能會導致超重、肥胖、蛀牙等問題。
吐奶是寶寶這個階段的常見現象。有時候是因為你給寶寶喂的奶超出了寶寶的胃容量,有時候是因為打嗝,把剛吃的奶吐出來了。嬰兒吐奶一般不需要特別擔心。
隨著寶寶長大,吐奶現象會越來越少。但如果寶寶頻繁且嚴重,吐出東西含黃綠色、棕色液體,甚至有濃臭味,或有發熱、拉肚子、狀態不好、尿少等,就應盡早去醫院了。
有些分娩的寶寶出生時頭部會被擠壓拉長,看起來有點變形,有時還會有些水腫,其實不用太緊張,一般都會在1周左右消失。眼白內的出血點大約會在3-4周內消退。
寶寶臍帶殘根一般在10~20多天左右脫落。盡量保持臍部的清潔和干燥。用尿不濕的家長要注意不要超過臍部水平,以免摩擦導致結痂愈合不良(或污染的尿不濕浸沒臍帶殘端)而感染。
如果臍部出現有臭味的分泌物;臍帶部位一碰就哭,或者是超過3周還沒脫落,或是脫落后長了肉芽,則需要就醫。
后囟門一般在寶寶2~3個月左右閉合。我們平時看到寶寶前面的囟門,一般在寶寶24個月內閉合,大部分是在1歲半左右閉合。囟門可以輕輕觸碰,不用特別緊張。正常洗頭沒問題,不用擔心摸一下就摸壞了。
寶寶出生時自帶的胎發,不論黑黃還是濃稀,胎發都會在6個月內逐漸脫落,然后被成熟的頭發所代替。所以不用刻意去剃,也都會自己脫落。
有些寶寶腹部很鼓,當寶寶哭鬧時,臍部有一塊凸出。多不嚴重,一般會在寶寶1-1.5歲自行緩解。家長不需要做額外多余的事情,不需要做任何對凸出部位施壓的事情,用硬幣綁在肚臍上或者是綁疝氣帶,這些做法對寶寶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危害。家長可以盡量在寶寶哭鬧時積極安撫,減少哭鬧時間。
這是寶寶出生后在醫院接受的先天疾病的篩查。很多媽媽當時都很心疼,這么小的寶寶要被采血。這幾滴足跟血意義重大。它是對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先天性內分泌異常以及某些危害嚴重的遺傳性疾病進行的篩查。
篩查目的是對那些患病的新生兒在臨床癥狀尚未表現之前通過篩查,得以早診斷、早治療,防止發生不可逆的損害。
各地區篩查項目有所不同,常見的有:聽力缺陷、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癥、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地中海貧血、半乳糖血癥等。
通常篩查結果正常不會收到通知。如果篩查結果有問題,才會聯系寶寶的父母及時復查。
當一個0-1歲的寶媽是一種什么體驗?!這些知識才只是冰山一角啊......還有營養補充、輔食制作、疫苗接種、常見病護理、大動作發育......好吧,你們辛苦啦!當媽后的第一個節,你們得跟老公要紅包~~~千萬別錯過!不給?讓他本篇,知道你們平時帶娃有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