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71%的0至6歲家長給孩子報早教課程 很多課程為噱頭
原標題:上海57.1%的0至6歲家長給孩子報了早教課程,記者親歷發現很多課程為噱頭 所謂開發右腦,就是不到一秒閃一張卡片?
近些年來,中國的早期教育發展迅猛,各種早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個城市出現,父母們每到周末就送孩子參加各種早教培訓班。
日前,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發布《上海幼兒早期教育(0-6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家長中,57.1%表示為孩子報了早教課程。其中,0—3歲孩子中有39.9%已開始上課;4—6歲則有73.5%已參加培訓班。孩子每周上課超2小時,家庭投入在培訓課程上的平均年花費為17832元。
記者采訪發現,“含著奶嘴”參加早教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看似豐富多彩的早教內容昂貴又神秘,實際效果真如廣告所說的能幫孩子“領先一步”嗎?
記者日前走訪虹口區某大型商廈內一家早教機構。這家早教機構主要針對0至6歲學齡前兒童,主打產品是“開發右腦潛能”,激發孩子全腦閱讀和記憶的能力。
現場課程顧問陳小姐說,這個早教機構的課程來自日本,所有授課老師都經過日本本土公司的培訓,再來上海的機構教授課程。對于多大孩子適合此類早教的問題,陳小姐回答:“一出生就可以來了,右腦開發,越早越好。我們這里,最早的4個月就來上課了。”
帶著朋友家不到3歲的寶寶凱凱,記者在這家機構上了一節體驗課:教室不大,按照機構的設置,每個班最多9個孩子,體驗課為25分鐘,正式課程每節課在55分鐘至1小時左右。當記者問及“一個小時對于一個3歲的孩子而言,是不是太長了”時,老師回答:“是會有個別差異,但為的就是讓孩子在以后的學習中坐得住。”
整節課,小朋友們體驗了游戲、拼圖和閃卡等各種方式。閃卡是這家機構的特色產品。老師拿出一疊印有城市風光的卡片,以飛快的速度切換,同時以飛快的語速播報:“布里斯班、黃金海岸、、悉尼、袋鼠、考拉……”
記者計算了一下,老師每翻一張卡片的速度不到一秒鐘,平均兩秒鐘可以翻三到四張卡片,幾乎沒能看清畫面,就切換到了下一張。根據記者觀察,凱凱在剛開始的兩三組時,還目不轉睛看著這些閃卡,但接下來就開始開小差了。課后問他,聽清楚老師講的了嗎,他搖搖頭。
記者在課后問老師:“這樣的閃卡真的能幫助孩子記憶嗎?這么快的速度,說實話,我都來不及跟上。”老師告訴我,這就是開發右腦的方法:“幼兒園里,老師會根據圖片告訴孩子這是什么,比如看到考拉,就會說:這是考拉,生活在。”而在這個早教機構,這種閃卡就是為了把相關信息“植入”孩子們的大腦,他們不需要認知,只需要記憶;蛟S他兩三年之后,突然就會告訴家人:“這是考拉,生活在,或者說,有悉尼大劇院。”老師說,這就是右腦開發過的孩子和一般普通孩子之間的區別:“這樣的記憶力,對他6歲以后開始的學習特別有幫助。”她說,用于右腦開發之一的閃卡,就是要求速度飛快在孩子眼前閃過,才能起到瞬間記憶的效果。
負責課程銷售的陳小姐說:“如果一張小動物的圖片放在面前,普通孩子會去數里面有多少動物,但經過我們培訓的孩子,都不需要去數,就知道里面動物的個數。”她說,這樣的能力,讓這些小朋友在學習數學時,可以領先同齡人“一大步”。她隨后給記者展示一張大腦發展圖示:“3歲之前是孩子發展右腦的黃金時期,你看這條曲線顯示,最好是一出生就來開發右腦,越往后越晚。”
記者隨后詢問了課程的價格,和如今市面上大多數早教機構相比,這家機構的價格不菲:42節課16800元,單價超過400元/節。陳小姐說:“我們貴有貴的道理,因為1小時的時間,老師會安排五六十個教學環節,非常緊湊,物有所值。”至于孩子能否吸收得了這么多內容,她說:“這就是孩子上學時需要具備的素質。”
采訪中,有不少家長對于這樣的“開發右腦”課程表示疑慮,最多的質疑來自于上課的時間和形式。一起參加試聽的一位媽媽說:“課程中每個環節都很快,老師語速也超快。我的女兒只有一歲半,不知道這種2分鐘切換一個環節,會不會對小朋友的專注力產生影響?”另外一位媽媽同樣表示擔憂:他們說這種模式刺激大腦,但連我都沒看清楚閃卡,就翻過去了,何況是小孩子。
還有一位老會員坦言:“上了18節課,一直都在給我3歲的兒子看閃卡,他壓根兒不理解閃卡的作用,而且18節課的環節基本雷同,兒子早就坐不住了,剩下20多節還得慢慢熬。”
原標題:上海57.1%的0至6歲家長給孩子報了早教課程,記者親歷發現很多課程為噱頭 所謂開發右腦,就是不到一秒閃一張卡片?
近些年來,中國的早期教育發展迅猛,各種早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個城市出現,父母們每到周末就送孩子參加各種早教培訓班。
日前,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發布《上海幼兒早期教育(0-6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家長中,57.1%表示為孩子報了早教課程。其中,0—3歲孩子中有39.9%已開始上課;4—6歲則有73.5%已參加培訓班。孩子每周上課超2小時,家庭投入在培訓課程上的平均年花費為17832元。
記者采訪發現,“含著奶嘴”參加早教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看似豐富多彩的早教內容昂貴又神秘,實際效果真如廣告所說的能幫孩子“領先一步”嗎?
記者日前走訪虹口區某大型商廈內一家早教機構。這家早教機構主要針對0至6歲學齡前兒童,主打產品是“開發右腦潛能”,激發孩子全腦閱讀和記憶的能力。
現場課程顧問陳小姐說,這個早教機構的課程來自日本,所有授課老師都經過日本本土公司的培訓,再來上海的機構教授課程。對于多大孩子適合此類早教的問題,陳小姐回答:“一出生就可以來了,右腦開發,越早越好。我們這里,最早的4個月就來上課了。”
帶著朋友家不到3歲的寶寶凱凱,記者在這家機構上了一節體驗課:教室不大,按照機構的設置,每個班最多9個孩子,體驗課為25分鐘,正式課程每節課在55分鐘至1小時左右。當記者問及“一個小時對于一個3歲的孩子而言,是不是太長了”時,老師回答:“是會有個別差異,但為的就是讓孩子在以后的學習中坐得住。”
整節課,小朋友們體驗了游戲、拼圖和閃卡等各種方式。閃卡是這家機構的特色產品。老師拿出一疊印有城市風光的卡片,以飛快的速度切換,同時以飛快的語速播報:“布里斯班、黃金海岸、、悉尼、袋鼠、考拉……”
記者計算了一下,老師每翻一張卡片的速度不到一秒鐘,平均兩秒鐘可以翻三到四張卡片,幾乎沒能看清畫面,就切換到了下一張。根據記者觀察,凱凱在剛開始的兩三組時,還目不轉睛看著這些閃卡,但接下來就開始開小差了。課后問他,聽清楚老師講的了嗎,他搖搖頭。
記者在課后問老師:“這樣的閃卡真的能幫助孩子記憶嗎?這么快的速度,說實話,我都來不及跟上。”老師告訴我,這就是開發右腦的方法:“幼兒園里,老師會根據圖片告訴孩子這是什么,比如看到考拉,就會說:這是考拉,生活在。”而在這個早教機構,這種閃卡就是為了把相關信息“植入”孩子們的大腦,他們不需要認知,只需要記憶;蛟S他兩三年之后,突然就會告訴家人:“這是考拉,生活在,或者說,有悉尼大劇院。”老師說,這就是右腦開發過的孩子和一般普通孩子之間的區別:“這樣的記憶力,對他6歲以后開始的學習特別有幫助。”她說,用于右腦開發之一的閃卡,就是要求速度飛快在孩子眼前閃過,才能起到瞬間記憶的效果。
負責課程銷售的陳小姐說:“如果一張小動物的圖片放在面前,普通孩子會去數里面有多少動物,但經過我們培訓的孩子,都不需要去數,就知道里面動物的個數。”她說,這樣的能力,讓這些小朋友在學習數學時,可以領先同齡人“一大步”。她隨后給記者展示一張大腦發展圖示:“3歲之前是孩子發展右腦的黃金時期,你看這條曲線顯示,最好是一出生就來開發右腦,越往后越晚。”
記者隨后詢問了課程的價格,和如今市面上大多數早教機構相比,這家機構的價格不菲:42節課16800元,單價超過400元/節。陳小姐說:“我們貴有貴的道理,因為1小時的時間,老師會安排五六十個教學環節,非常緊湊,物有所值。”至于孩子能否吸收得了這么多內容,她說:“這就是孩子上學時需要具備的素質。”
采訪中,有不少家長對于這樣的“開發右腦”課程表示疑慮,最多的質疑來自于上課的時間和形式。一起參加試聽的一位媽媽說:“課程中每個環節都很快,老師語速也超快。我的女兒只有一歲半,不知道這種2分鐘切換一個環節,會不會對小朋友的專注力產生影響?”另外一位媽媽同樣表示擔憂:他們說這種模式刺激大腦,但連我都沒看清楚閃卡,就翻過去了,何況是小孩子。
還有一位老會員坦言:“上了18節課,一直都在給我3歲的兒子看閃卡,他壓根兒不理解閃卡的作用,而且18節課的環節基本雷同,兒子早就坐不住了,剩下20多節還得慢慢熬。”
- 標簽:0到1歲嬰兒早教英語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