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補貼、減負……普惠養老如何平價增量
普惠養老城企聯動試行半年,再迎政策利好。9月9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了《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綜合利用各種政策工具,制定養老服務補短板組合融資實施方案。作為試行后的修訂版,《方案》繼續支持面向社會大眾的普惠性養老項目,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成本可負擔、方便可及的養老服務。
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免征增值稅
《方案》要求,形成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養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參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達到40張,護理型床位占比超過60%。
此外,《方案》提出了“三提升”、“兩下降”、“一滿意”的工作目標!叭嵘敝钙栈菪责B老床位數量明顯提升,服務質量明顯提升,企業效益明顯提升;“兩下降”指通過土地、金融等多種政策組合支持,推動企業建設運營成本下降,服務價格下降;“一滿意”則是讓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社會養老服務滿意度。
實際上,在今年初,國家發改委就印發了《方案》的試行版。與試行版相比,《方案》增加了政府責任清單中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其中包括,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的機構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此外,《方案》免征了契稅、房產稅、不動產登記費等多項稅費,降低了養老服務機構的成本投入。
今年7月印發的《關于養老、托育、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稅費優惠政策的公告》中已經提到,提供社區養老、托育、家政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同時,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我國廣大老年人需要價格合理、方便可及的養老服務。政府的職責是;,同時還需要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市場主體來滿足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眹野l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稱,養老服務對企業而言投資大、回收周期長、利潤率較低,因此市場供給的養老服務需要政策支持,才能實現擴大供給,滿足廣大普通群眾的養老服務需求。
北京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陳功指出,普惠養老專門提到了經濟上可負擔、方便可及,并強調了和多方的養老服務需求對接,尤其是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皯撜f這是一個開放的機制,能夠讓整個社會力量參與的機制!
補貼上限為1億-2億元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養老服務高端化趨勢明顯。比如泰康的養老社區,入住的門檻是購買200萬元的保險。此前,據媒體報道,位于北三環的光熙康復醫院每月收費1萬-4萬元不等。企業自發進入高端養老,而發展普惠養老成為市場主流,則需要提高企業的參與意愿。
此次《方案》提出,中央預算內投資采用差別化補助的方式,按每張養老床位2萬元的標準支持居家社區型和醫養結合型機構建設,1萬元的標準支持學習型和旅居型機構建設。項目同時符合多種支持類型的,按照最高標準進行補助。原則上每個城市年度補助床位數不超過1萬張,高于年度補助床位數上限的按1萬張補助,或者分年度實施。
這也就意味著,針對試點城市,每年國家的補貼上限為1億-2億元。不過,廣州中院海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蒲有勝表示,養老床位僅僅靠1萬-2萬元補貼恐怕不夠!叭f科建的一家養老院,它的一個床位的建設費20萬元,不算租金。我們公司自己建了二三百個床位,大概一個也得6萬多元。”
《方案》在國家補貼之外,提出省級發展改革、民政、衛生健康等部門要研究完善補助、補貼等政策,切實加大資金等扶持力度,與中央補助、城市優惠等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培育普惠養老市場。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下達了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2019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14億元,用于支持養老服務骨干網、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體系化養老服務等119個項目建設。在蒲有勝看來,養老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才有回報的產業,一開始投入大,空置率高。但對企業來說,養老床位的使用率會隨著時間穩定地增長。
價格與CPI聯動
對于備受關注的普惠養老服務價格,《方案》規定,城市政府和企業雙方簽訂合作協議,約定普惠性服務內容及隨CPI等因素動態調整價格機制。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政策支持的目標是價格可負擔,使養老服務價格與當地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價格指數變動等掛鉤,這樣一來,大部分老年人都可以享有。
與此同時,《方案》要求參與企業要測算提出基本養老床位的普惠價格及具體明細,通過市場機制自主形成普惠養老分級服務價格,作為參與專項行動的前置條件;攫B老床位價格外的護理等服務費用,也要充分體現普惠理念,覆蓋更多中低收入老年群體。
今年2月,“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啟動專題會議在北京舉行。南昌、鄭州、武漢、成都、秦皇島、許昌、宜興7個城市成為首批城企聯動普惠養老試點城市。而截至今年6月,全國已有64個城市加入了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
“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把持續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調動多方資源廣泛參與養老服務搭建平臺,有利于探索中國養老事業產業協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敝袊】叼B老集團董事長朱躍說。
朱躍表示,一方面,養老事業具有社會性、民生性、公益性,需要政府支持;另一方面,養老事業要持續發展必須要有盈利能力,即必須堅持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運作!叭绻粚崿F產業化運作,養老質量很難提升!敝燔S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