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慶民:發揮資本市場功能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11月4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2019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金融峰會”上致辭時表示,要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證監會將與新加坡金管局共同努力,進一步深化中新資本市場合作。
閻慶民表示,中新資本市場合作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他指出,證監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正在積極推進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加快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一是擴大證券期貨行業開放。合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持股比例大幅放寬至51%政策已落地實施。目前,證監會已核準設立三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二是擴大境內外資金互聯互通。滬深港通機制持續優化,滬倫通正式啟動,中日ETF互通產品順利落地。三是擴大境外長期資金投資境內市場渠道。A股納入國際知名指數并不斷提高納入比例,境外機構投資者持續增加對A股配置。原油、鐵礦石、PTA、20號膠等期貨品種境外投資者參與穩步增加,價格影響力不斷提高。
閻慶民指出,要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首先,拓寬直接融資渠道,促進“一帶一路”資金融通。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融資發展。2019年1月至10月,核準19家業務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企業通過首次公開發行和再融資等方式在境內外募集資金2317億元。自2018年3月啟動“一帶一路”債券發行以來,已發行22單,募集資金316.5億元。
其次,支持境內上市公司“走出去”,推動“一帶一路”企業合作。積極鼓勵境內上市公司發揮自身技術、融資渠道優勢,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企業的特點和需求,通過跨境并購等方式“走出去”,加強合作交流,拓展業務和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
再者是推進期貨市場國際化,服務“一帶一路”企業風險管理需求。證監會高度重視發展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目前已批準多個期貨品種作為境內特定品種,引入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在內的境外交易者。各交易所也在加快海外布局,逐步走向國際化。多家境內期貨交易所已經或正在新加坡設點布局,申請牌照,擬吸引更多的包括新加坡在內的“一帶一路”國家企業參與我國期貨市場,便利有效管理風險。
閻慶民表示,中新資本市場合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下一步,證監會將與新加坡金管局共同努力,進一步深化中新資本市場合作,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首先是開發新品種,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證監會將進一步有序擴大期貨市場開發,支持商品期貨交易所推出更多特定品種,向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者在內的國際投資者開發交易,提高其利用中國期貨市場管理風險的能力,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其次是打造新工具,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根據互聯互通的示范項目規劃,設計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精準高效提供金融服務。目前,證監會正會同相關部委,研究推進在國家政策重點支持領域的公募REITs試點工作,支持中新產業園區等新加坡在華投資基礎設施項目通過公募REITs融資。
再者是健全機制,推進中新資本市場務實合作。證監會將會同新加坡金管局,進一步發揮中新證券期貨監管圓桌會等機制作用,推動雙方跨境融資、金融機構互設和金融要素市場的互聯互通,加強雙方跨境監管與執法合作、信息共享和人員交流,持續深化兩國資本市場務實合作。
此外,借助新平臺,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重慶作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運營中心,是“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具有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和體制優勢。證監會將依托中新(重慶)戰略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平臺,支持資本市場開放政策在重慶落地,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