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身份感 (深度好文)
來源/正能量風暴
太有身份感的人,一般都不會走太遠。
01
- 謙卑自守,放下身份優越感。
五臺山在清代頗有地位,主持的聲望也遠遠高于其他寺院。
有一次,清代大學士紀曉嵐去五臺山玩。進廟的時候,主持不認識他,看他穿著打扮一般,便說:“坐”,又叫一聲“茶”,意為以隨便的茶水招待。
談話之間,得知紀曉嵐是京城來的客人,又把紀曉嵐引入內廳,恭敬地說,“請坐”“敬茶”。
經過一番細談,發現對方居然是禮部尚書紀曉嵐。方丈神色震動,謙卑地領紀曉嵐入禪房,尷尬地賠笑道:“請上座”“敬香茶”。
紀曉嵐要走的時候,方丈求他留字,以光輝禪院。
紀曉嵐略一思索,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好茶。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好茶。
方丈看完,頓時羞愧不已。
民間老話說:看人下菜碟。是說看來的客人不同,端不同的菜上桌子,意思是對人不平等,不能一視同仁。
看到身份比自己高貴的,就高看一眼。看到比自己低微的,就放肆一點。這些人的優越感來自容貌、財富、學歷、地位、權力,更多的,則是來源于教養的缺乏,見識的淺薄。
02
- 勿以身貴而賤人 。
很多人在乎自己是否體面,是為了自己能夠在別人面前抬得起頭,或者想彰顯自己的身份感。
因此,這類人與他人交往時,習慣以身份來比較。
身份高的,奴顏婢膝;身份低的,狗眼看人。
1966年的邢臺地震,周總理趕赴震區。
一戶農民家里的老大娘倒了一碗水給他喝,但碗上沾滿玉米面,顯得很不干凈。隨行醫生正欲制止,被總理以目示退。
隨后總理接過碗,一飲而盡。這一舉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一個人的可貴之處,不在于他的身份有多高,而在于他能夠始終如一地待人謙遜。
03
- 對待弱者的態度,就是你的教養。
前一陣子,有一個視頻在網上火了。因為服務員一個不小心弄灑了菜湯,某知名人士連著罵了她十幾分鐘。服務員一直陪不是,最終還是被罵哭了。
很多人就是這樣,仗著自己厲害,就喜歡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
龍應臺說過一句話: 看一個人的教養,就看他怎么對待弱者。
內心強大的人,從來不需要踩著別人來證明什么,也不需要刻意討好別人。
《周易》里講: “ 敬之無咎。 ”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對人恭敬其實是莊嚴自己。
04
- 待人最好的態度,是平視。
白巖松曾經去某大學演講。
有個學生發了一條微博:“要見到白巖松老師了!!!!!!!!”連用八個嘆號。
白巖松就說:為什么用八個嘆號呢?因為你覺得我厲害,我牛。如果你這樣覺得,那我們就沒有就失去了平等的交流。
我們那個年代,不存在要簽名,要合影。
老師講得好,大家認真聽,講得不好,大家就會反駁。這個人無論是誰,多有名氣,大家也都會有自己的思考。
《周易》講: “ 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不管別人處在怎樣高的位置,都不該去仰視;不管別人處在怎樣低的位置,都不該去俯視。
待人,要從平視開始。
地球離開誰都轉,千萬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想要別人的尊重,首先要自重,所以也別妄自菲薄。
俯視的人趾高氣揚,仰視的人卑躬屈膝,平視的人,不卑不亢。抱著某種身份感不放,其實是自己的修為不夠。
地位越高的人,越沒有架子,為人處世特別和善。這是他們的修養,也是他們的魅力。
人與人都是相互的,尊重別人就是莊嚴自己。那些太有身份感的人,一般都不會走太遠。
END
- 標簽:買結婚戒指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